火筆畫走出汝南登上《非你莫屬》舞臺
摘要:火筆畫走出汝南登上《非你莫屬》舞臺我市傳承人吳文彥懷揣“天中文化”亮相熒屏□晚報記者 任羽 文/圖火筆畫又稱烙畫、燙畫,是用燒熱的烙鐵在某種介質上烙熨出燙
火筆畫走出汝南
登上《非你莫屬》舞臺
我市傳承人吳文彥懷揣“天中文化”亮相熒屏
□晚報記者 任羽 文/圖
火筆畫又稱烙畫、燙畫,是用燒熱的烙鐵在某種介質上烙熨出燙痕作畫。天中宣紙火筆畫是我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項目傳承人吳文彥為吳氏火筆畫第四代傳人。吳文彥現為河南省民間藝術師、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汝南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天中文博園非遺傳習館館長。今年6月底,他受邀參加了天津衛視《非你莫屬》欄目的錄制。在那個遙遠的舞臺上,吳文彥的火筆畫一展風采,他帶去的反映天中文化的4幅火筆畫讓更多人認識了駐馬店。
吳文彥
錄制節目現場(屏幕截圖)。
烙畫用的筆是電烙鐵。
火筆畫傳承人收到《非你莫屬》的特邀函
日前,在市區建業森林半島幽靜的院子中,記者找到了吳文彥的家。今年77歲的吳文彥精神矍鑠,步履輕盈,聲音洪亮,讓人一見精神不由為之振奮。
“現在我每天都要用七八個小時來作畫。我喜愛烙畫,根本不覺得累。”聽到吳文彥發自內心的感慨,記者深受感染,更是為老人為非遺傳承所付出的一切唏噓不已。
據了解,天津衛視《非你莫屬》欄目是目前國內知名節目,兼具專業性和娛樂性,目的是為受眾樹立健康積極的求職觀,引導正確價值觀。今年6月中旬,吳文彥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自己是天津衛視《非你莫屬》欄目的編導,想邀請他參加節目的錄制。雙方聯系上后,一封特邀函被通過微信發給了吳文彥。原來,《非你莫屬》欄目有幾個子欄目,如婚姻保衛戰、銀發族。邀請吳文彥,主要目的在于通過介紹吳文彥的經歷,宣傳退休之后的老年人如何老有作為,發揮余熱,干自己喜歡的事情,以此影響教育對工作、生活沒有激情的年輕人。
6月29日,吳文彥和女兒一起來到位于北京的天津衛視《非你莫屬》演播廳。第二天下午,從2時到3時,節目錄制了一個小時。吳文彥回憶說:“當時現場坐的都是知名企業家,陣勢很大。”
作為吳氏火筆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吳文彥將4幅反映天中文化的火筆畫(天中山、悟影塔、梁祝故里、南海禪寺)帶到了節目現場,火筆畫特有的金黃色勾勒出天中文化的神秘色彩,古色古香、風韻獨特的畫面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吳文彥是有私心的,他想借助這個難得的機會宣傳天中文化,讓天中文化走向世界。
吳文彥記得,在現場互動環節,一位企業家走上舞臺,親自體驗了在絲絹上烙畫。體驗了筆與火的接觸后,這位企業家覺得真神奇。
吳氏火筆畫傳承百年
據史料記載,烙畫源于西漢,盛于東漢,后經幾度沉浮,到了明清時期達到巔峰,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是我國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之一。
吳文彥的曾祖父吳景龍是清朝咸豐年間的一位民間藝人,能書善畫,以賣書畫為生。由于連年災荒,民不聊生,為求生計,他在20歲時帶全家背井離鄉。后來到南陽落戶,得知當地民間藝人趙星的烙畫很有名氣,而且門徒眾多,便去拜師學習烙畫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他在烙畫上有一定造詣,深得師傅的器重。出師后,他在當地靠賣烙畫為生,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為使烙畫技藝得以傳承,吳景龍手把手教兒子吳芳齡學習烙畫手藝。兒子聰明過人,很快掌握了烙畫技法,得到父親的真傳,20多歲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前來求烙畫的人絡繹不絕。
民國初期,全家人重返故土——汝南縣老君廟鎮。吳景龍父子相繼去世后,吳芳齡的兒子吳純嘏繼承了烙畫技藝。他在沿襲父親烙畫的基礎上,在技法上創新,逐漸形成了正宗的吳氏火筆畫流派。
吳純嘏遵照“弘揚烙法,代代相傳”的吳氏家訓,注重培養兒子吳文彥學習烙畫。吳文彥天資聰慧,在父親的熏陶教導下,對烙畫喜愛有加,勤學苦練,火筆不輟。因為父親去世得早,吳文彥不想讓祖傳手藝在自己這兒丟了,就開始自己摸索。他曾經到南陽、天津,想學習人家的烙畫技術。不讓學就買人家的產品,邊摸索邊創新。
吳文彥還吸取外地各大宗派的烙畫精華,形成了具有汝南特色的“天中火筆畫”,在烙畫界獨樹一幟,名聲大振。
立足本土 不斷創新
記得當初登上《非你莫屬》的舞臺,主持人涂磊給吳文彥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吳氏火筆畫與替他火筆畫有什么區別?吳文彥總結了兩點:第一,吳氏火筆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他吸納了油畫和版畫的繪畫技法,將其融為一體,他的畫有簡筆的,有寫意的,有白描的,有工筆的。第二,在創作作品時,主要立足于本土,注重鄉土文化。比如他創作的汝南六景,還有宿鴨湖、天中門,都是立足本土,貼近生活,創作來源于鄉土、鄉情、民生。
“烙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嚴格運用碳化的原理,就是鐵達到高溫后與絲絹、宣紙接觸后,碳化以后呈現出的金黃色。我的特點是烙色,加點淡彩,適應不同人的欣賞需求。這是我的一個摸索、創新。” 吳文彥說,多年來,他在技法上進行了很多改進,探索出“煊色加淡彩”的表現手法,并在材料上由三合板、葫蘆,發展到如今用宣紙、絲絹烙畫。
如今,吳文彥結合汝南歷史文化,先后創作了《天中六景》、《梁祝故事》、《董永遇仙》等烙畫。他筆下的花鳥、人物、山水、動物等栩栩如生。 《清明上河圖》、《長城》、《江山多嬌》等多幅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去年,為了歌頌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和豐功偉績,吳文彥歷經半年的時間創作了百余幅絲絹和宣紙火筆畫紅色文化系列作品,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載體。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