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二號“替補”星精彩上場
摘要:10日04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32顆北斗導航衛星。近年來,隨著北斗全球組網大幕徐徐拉開,北斗三號衛星已成為我國衛星導航舞臺上
10日04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32顆北斗導航衛星。
近年來,隨著北斗全球組網大幕徐徐拉開,北斗三號衛星已成為我國衛星導航舞臺上的“主角”。不過此次任務,發射的卻是一顆北斗二號衛星。
記者從衛星抓總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這顆衛星將接替陸續退役的北斗二號“前輩”,全力維護現有北斗導航系統的持續穩定運行。雖然是以“替補配角”的身份登場,它亦有低調的精彩。
區域系統穩守“根據地”
或許有人會問:有了北斗三號,還需要北斗二號嗎?
“北斗是重承諾的系統,一定會為用戶提供連續穩定的運行服務。”北斗二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慧說。
她向記者闡述了自己對北斗“三步走”的理解:北斗一號從無到有,展現了中國北斗為生存而戰的能力;北斗二號以驚人的“中國速度”建設區域導航系統,從根本上擺脫了對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的依賴,踐行了對用戶的承諾;北斗三號在設計指標和定位精度上大幅提升,精益求精,邁開了全球組網的步伐。
“‘三步走’每一步相互銜接、自然過渡,充分體現航天系統工程的反復迭代、循序漸進原則。”北斗二號衛星首任總指揮李祖洪表示。
北斗三號邁向全球的底氣,源自北斗二號的堅守。特別是在北斗三號密集發射、快速組網的關鍵時期,北斗導航區域系統的可靠運行,意義如同穩守“根據地”,對整個北斗工程至關重要。
自2012年底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以來,北斗導航區域系統一直連續穩定運行,全天候、全天時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從未發生服務中斷。
繼續“老一輩”的征程
當年扎堆奔赴天疆的“老一輩”北斗二號衛星,如今漸漸衰老,面臨密集退役。對此航天人早有準備。
“北斗是系統工程,每一次導航都需要多顆衛星協作。”楊慧說,“因此在設計之初,我們就充分考慮了系統的冗余,發射了多于可提供運行服務數量的衛星。即使出現單星不達標的情況,也有其他衛星替它完成任務,從而保證系統連續穩定運行。”
為滿足服務要求,北斗二號工程領導小組早在2012年就明確增加4顆北斗二號備份衛星,作為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補充。每一位“替補”都有主要接替的對象,它們陸續接過接力棒,繼續在太空征戰。
從那時起,在北斗“大本營”中,北斗三號團隊快馬加鞭為全球組網而奮戰,北斗二號團隊則擔負起維護天上眾星和研制備份星的重任。通過精心研制,兩顆備份星已于2016年先后發射,目前穩定運行。此次成功發射的第32顆北斗導航衛星,便是第3顆備份星。
“替補”不是簡單拷貝
“替補”并不意味著簡單拷貝。在繼承“前輩”們優良基因的基礎上,第32顆北斗導航衛星在提高國產化水平、在軌問題改進、滿足用戶新增需求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優化升級,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一次設計、專題審查;分類投產、有序推進;流水作業、組批生產;并行出廠、密集發射——結合北斗導航衛星的研制特點,五院逐步完成了從思路到模式再到體制的轉變,實現了繼承與創新、技術指標與國家工業基礎的統一協調,推進了航天科研生產轉型升級。秉承這一思路,第32顆北斗導航衛星率先采用遠程測試的方法,在優化發射場流程、精簡發射場人員等方面開展了有益嘗試,為后續北斗導航衛星趟出了一條新路。(潘晨 付毅飛)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