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非法金融廣告
摘要: 近年來,各種借貸平臺、金融公司通過互聯網、電視、APP平臺、微信群、QQ群等方式宣傳貸款業務、投資理財產品,甚至還有打著與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合作的幌子進行宣傳推介。
“普及金融知識 守住‘錢袋子’”系列報道之三
如何識別非法金融廣告
銀行:掌握相關知識 提高識別能力
□周刊記者 蘇弼坤 文/圖
銀行工作人員向市民講解金融知識。
近年來,各種借貸平臺、金融公司通過互聯網、電視、APP平臺、微信群、QQ群等方式宣傳貸款業務、投資理財產品,甚至還有打著與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合作的幌子進行宣傳推介。實際上,這些產品都是些無抵押、無擔保的個人消費貸款產品,普通投資者很容易輕信非法金融廣告,掉坑受騙。
掌握相關知識 提高識別能力
昨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了解到,目前金融廣告在方便人們獲取信息的同時,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誘導消費者購買不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甚至通過吸引眼球的廣告內容誘騙消費者參與非法金融活動。所以,消費者需要掌握一定識別金融廣告的相關知識,提高識別能力。
而在此次“普及金融知識 守住‘錢袋子’”活動中,中國人民銀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及全市各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向廣大消費者普及了如何識別非法金融廣告。
中國人民銀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金融廣告主必須取得相應金融業務資質才能投放金融廣告,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典當行等機構因為不具有相關資質,所以不能以各種名義發布吸收存款的廣告,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的組織和個人更不能發布放貸業務的廣告。
金融廣告主投放的金融廣告內容必須與其所取得的金融業務資質,在形式和實質上保持一致。比如廣告主不能以投資理財、投資咨詢、貸款中介、信用擔保、典當等名義發布吸收存款、信用貸款的廣告內容。
對于金融產品或服務,金融廣告主應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承擔的風險責任,如標明“投資有風險”等字樣。
增強風險意識 守住“錢袋子”
中國人民銀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員表示,金融消費者通過廣告接觸金融產品和服務時,應先了解相關的基本知識、通過正規渠道咨詢專業的從業人員,再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謹慎的選擇,堅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
消費者在接觸金融廣告時,在作出最終決定前可以通過 “兩多”來提高自身的識別能力。
多問。涉及具體金融產品的廣告,都應取得相應的金融業務資質。消費者可詢問該公司是否具備發行金融產品和投放廣告的資質,詢問推銷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證明,詢問產品存在的風險和目標群體。在不確定其真偽時,盡量選擇銀行機構的金融產品。
多學。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廣告層出不窮,金融產品和服務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但是金融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消費者應學習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識,增強自身風險意識,提升自身的金融素養,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金融市場,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