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汝南縣作協主席王新立
摘要: 因為熱愛 所以追求——訪汝南縣作協主席王新立□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時光就如一把奇妙的刷子,它可以刷新陽光,刷走暗夜,刷綠春天,刷平湖心的褶皺,也可以在
因為熱愛 所以追求
——訪汝南縣作協主席王新立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時光就如一把奇妙的刷子,它可以刷新陽光,刷走暗夜,刷綠春天,刷平湖心的褶皺,也可以在千回百轉的鳥鳴中,刷去歲月的流痕。7月,汝南,在堆滿書籍的辦公室里,王新立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奮斗之路。隨著他的侃侃而談,記者仿佛看到了一條汩汩作響的文學清泉始終奔涌在他生命的原野上,不時濺起的浪花在晴空中化作五彩的雨絲,悄然飄落在心靈中的那片土地上,滋潤著希望之樹蓬勃向上,茁壯成長。
個人簡介
王新立,男,生于1968年11月,1980年高中畢業回鄉務農后,始終堅持文學創作,現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駐馬店作協理事、汝南縣作協主席。多年來,已在各級文藝刊物發表文學作品千余篇,正式出版個人文學作品集《荷花塘畔的足跡》、《遠逝的鄉韻》、《親近你,汝南》3部;連續三屆獲得駐馬店市政府文學藝術成果獎。
一張張獲獎證書見證了王新立一路走來的堅實腳步。
父親給了他走上文學道路的動力
“我讀小學時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親當時是大隊支部書記,他發現了我的愛好后,總會從駐馬店地區農業局捐贈給大隊的圖書室里,選幾本圖書給我帶回家,如《金光大道》、《艷陽天》、《高玉寶》等,有時還會帶回幾本以階級斗爭為主題的連環畫,如《帶響的弓箭》、《迷惑人的魚塘》、《小號手》送給我。捧著嶄新的連環畫,我會喊上幾位小伙伴圍在一起,一頁頁認真地翻看,品味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情節。也就是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中,我識字的范圍漸漸擴大,并在不自覺中沉醉于漢字誘人的魅力。”提起文學,王新立說他好像又回到上世紀70年代。
進入中學后,王新立的父親一直惦記著兒子的愛好。有一次,王新立的父親去縣城為生產大隊辦事。事情辦完后他忍著饑餓,來到縣城唯一的新華書店,用身上僅有的幾元錢為王新立選購了《紅巖》、《沸騰的群山》等書籍。當王新立的父親背著書走出書店,已是夕陽西下,倦鳥歸巢之時。“沒錢搭車,父親徒步35公里,直到深夜才趕到家中。當他把我從睡夢中喊醒,將一摞散發著油墨馨香的書籍放到我的枕旁時,我又驚又喜。父親撫摸著我的頭說:兒子,好好看,看完了我還給你買。父親說完就去休息了,我卻睡不著了。那一夜,我床前的油燈,一直亮到東方將曉。”王新立說。
父親的關心和期待,化作一顆理想的種子在王新立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要當一名文學家,要寫書!為了實現理想,王新立拼命地閱讀,并偷偷地用稚嫩的筆去描摹心中美好的生活。12歲那年,王新立寫的一篇童話《猴子學飛天》在省級一家少兒刊物上發表,得到了8元稿費。
“那個夜晚,父親坐在鍋灶前一手拉著風箱,一手往灶膛里填著柴火。我怯怯地走到他的身邊,把下午郵遞員送來的稿費通知單交給父親。他騰出雙手接過通知單,借著從灶膛里映射出的火光瞇縫著雙眼,仔細地看后對我說:中,中,有成績!父親的鼓勵讓我再一次肯定了我的文學夢想。”王新立告訴記者。
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邁開雙腳
進入上個世紀80年代初,文學就像一位高貴的女神,她優雅地端坐在五彩花瓣簇擁的寶座上,以君臨天下的神態,傲視著腳下對她頂禮膜拜的癡情男女。
上個世紀80年代,河南省文聯主辦的文學月刊《奔流》在全國文學界很出名。該雜志每期80個頁碼,定價0.3元,全年3.6元,這筆款項放在當下不夠給孩子買一份烤雞排。然而,作為農民的王新立為了一份全年《奔流》的雜志款,只能克扣全家吃鹽灌煤油的錢。
之后,王新立天天盼著能夠早日收到帶有新鮮油墨氣息的《奔流》。那時候,鄉里郵電所有三四個投遞員。每個投遞員負責幾個大隊的信件、包裹投送任務,一般情況下,每隔3天可以和投遞員見一回面。掌握了鄉投遞員的投送規律,王新立總是翹首以盼投遞員的到來。時間長了,王新立與投遞員成了朋友。后來,每期《奔流》到來時,投遞員就直接送到王新立家,有時,還順手把一些單位公費訂閱的《人民文學》、《十月》等文學期刊,讓王新立先睹為快。
每次收到《奔流》后,王新立總是不顧一切地認真閱讀,仔細品味。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王新立先后熟悉了南丁、蘇金傘、喬典運、段荃法、李佩甫、南予見、易殿選等作家或詩人。
“得知鄰村有4個酷愛文學的同齡人,我就逐個登門拜訪,并且約定每月在我家碰面兩次。相聚的時光是快樂的,我們在一起談文學、談夢想,圍繞某一篇小說,談結構、談語言。有時,我們會為小說中的某一個人物爭論得面紅耳赤。每當想起當年我們眉飛色舞,心里依然充滿激情和感動。”王新立告訴記者。
不久,王新立和文友一起創辦了一個油印文學小報《星火》,他們約定,每人每月要提供文學體裁的作品5篇(首),宗旨是歌頌真善美,抨擊丑與惡。作品收齊后,由王新立借助村小學的鋼板和蠟紙,刻字印刷100份,除了保存和寄給省市級文學刊物編輯部外,其余免費發放給其他愛好文學的朋友們。
有一次,在省文聯主辦的《文藝百家報》的文學社團作品欄目里,一次性從王新立郵寄的油印小報中選發了3篇作品,這在當時一下子成為轟動四鄉八村的新聞。就這樣,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王新立邁出了第一步。
文學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89年,因為會寫,能寫,王新立被家鄉鎮政府招聘到辦公室從事新聞宣傳工作。此后,又轉任多個工作崗位,歷任鎮文化站站長、縣廣播電視局新聞中心主任、縣委宣傳部專職新聞通訊員。
2003年10月至今,王新立在汝南縣政府辦公室從事文秘工作。多年來,王新立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環境報》、《中國綠色時報》、《河南日報》、《奔流》、《青年作家》、《鴨綠江》等百余家報刊發表新聞稿件及文學作品1000余篇。其中,有30多篇新聞及文學作品獲得國家、省、市好新聞及不同等次的文學獎項。
目前,他已正式出版個人文學作品集《荷花塘畔的足跡》、《遠逝的鄉韻》、《親近你,汝南》3部。現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駐馬店作協理事、汝南縣作協主席。
“我認為,只有多讀好書,才能更好地改變自己。也許,在這個充滿浮躁的當下,潛心讀書或許一時給你帶不來經濟效益,但是,只要你堅持走下去,其效果必定會顯現出來。這就像鍛煉與不鍛煉的人一樣,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來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讀書也是這樣一個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王新立說。
光陰如水。40多年過去了,與文學的情緣始終珍藏在王新立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每次想起,哪怕是羽毛般的輕輕一觸,我便會激動起來。我深知,是文學引領我走上了創作之路,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如今,不惑之年的我依然會珍惜每一個讀書的日子。”采訪結束時,王新立感慨道:“讀實用書,做更強大的人;讀審美書,做更有情趣的人;讀哲學書,做深度思考人生價值的人。讀書,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