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大量吃藥易傷肝
摘要:(健康之道·細說肝病⑥)長期大量吃藥易傷肝段維佳 很多種藥物、保健品、膳食補充劑都有可能導致肝損害。避免藥物性肝損害的最好辦法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用藥,避免盲
(健康之道·細說肝病⑥)
長期大量吃藥易傷肝
段維佳
很多種藥物、保健品、膳食補充劑都有可能導致肝損害。避免藥物性肝損害的最好辦法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用藥,避免盲目信賴、過分依賴保健品和營養品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化工廠”。進入體內的絕大部分物質,包括各種藥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劑等,都要在肝臟中進行加工處理,其負擔很重,容易受到傷害。長期大量服用藥品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害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目前全球有1100多種上市藥物具有潛在肝毒性,常見的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即解熱鎮痛藥)、抗感染藥物(含抗結核藥物)、抗腫瘤藥物、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代謝性疾病用藥、激素類藥物、某些生物制劑等西藥,也包括傳統中草藥、天然藥、保健品及膳食補充劑。
藥物性肝損害分兩種類型。一種叫固有型肝損害,這種肝損害與藥物劑量密切相關,患者若大劑量服用,幾乎都會出現損傷。目前這種類型的藥物性肝損害所占比例相對較低,而且比較容易預防或發現。另一種叫特異質型肝損害,這種肝損傷與藥物劑量無關,與個體差異有關。簡單地說,就是大部分人吃了藥物不會發生肝損害,只有少數人會發生肝損害。這種肝損害類型是臨床上最常見到的,比較難預料,因為藥物說明書上提到的肝毒性也只在少數人身上發生,而且說明書未提到肝毒性的也不一定不發生,因為是否發生肝損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體質差異。
哪些人容易發生藥物性肝損害?
1.兒童和老年人。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不同類別藥物的易感性不同。例如,丙戊酸鈉易引起嬰幼兒及兒童肝損傷;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丙硫氧嘧啶更易對兒童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肝損傷;而有些藥物如異煙肼、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等更易對老年人造成肝損傷。
2.女性。女性更容易發生米諾環素、甲基巴等藥物所致的肝損害。
3.糖尿病患者。一些特定的藥物如甲氨蝶呤、抗結核藥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生肝損傷的危險性增加。
4.飲酒者。酗酒會導致乙酰氨基酚、甲氨蝶呤、異煙肼等藥物發生肝損傷的風險增加。
5.服用多種藥物者。如果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會使肝損害的危險性增加。
有的藥物性肝損害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僅在驗血時發現肝臟生化指標異常。有的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等輕微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全身皮膚發黃,小便顏色加深,如濃茶色;更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腹水、昏迷等肝功能衰竭狀況。值得注意的是,從開始用藥到出現藥物性肝損害之間的間隔(潛伏期)差異很大,可短至數天,一般數周,但有的長達一年。
大多數患者為急性肝損害,在3個月內恢復正常。部分患者表現為慢性肝損害,肝功能在停藥3個月到3年內恢復。少數患者病情遷延,可能會出現膽管消失、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腦病等。還有極少數患者會出現急性或亞急性肝功能衰竭,需要進行肝移植,否則會導致死亡。
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及時停用疑似導致肝損傷藥物后,約95%患者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對于轉氨酶明顯升高5倍以上而且伴有黃疸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應用降酶、退黃藥物。對出現肝性腦病和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可考慮肝移植。
總之,很多種藥物(包括化學藥、生物藥及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都有可能導致肝損害。避免藥物性肝損害的最好辦法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用藥,避免盲目信賴、過分依賴保健品和營養品。一旦發生藥物性肝損害,最重要的是及時停用可疑藥物,而且最好不要再服用該藥物。
(作者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治醫師)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29日 19 版)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