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運動,為啥還生病
摘要:天天運動,為啥還生病適當控制運動量,別太早太晚太飽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 龔志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醫師 王 敏“生命在于運動”,退休
天天運動,為啥還生病
適當控制運動量,別太早太晚太飽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 龔志賢
□心血管病科副主任醫師 王 敏
“生命在于運動”,退休后空閑時間多了,無論是公園還是運動場,都有老人運動的身影。有些老人通過鍛煉精神煥發,身體強健;但有些老人鍛煉后身體狀況反而變差,甚至更愛生病。為什么天天運動,還愛生病?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四者缺一不可。有的老人只顧堅持運動,卻忽視了健康飲食、心理及生活習慣,每天大魚大肉,抽煙喝酒,不愛吃蔬菜、水果、雜糧,愛生悶氣,疾病同樣會找上門。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身體機能逐漸下降,運動時間過長或運動過于劇烈,容易造成心肌缺血或腦缺血,從而出現頭暈、心慌、氣短等癥狀。此外,隨著關節老化及骨量下降,不當運動會加重關節癥狀,甚至造成骨折等嚴重后果。
古人說:“活動有方,五臟自和。”老人有鍛煉意識是好事,但要講究方法,科學安排運動時間,規劃運動方式,才能減少疾病發生,達到延年益壽目的。老年朋友不妨遵照以下幾點合理運動。
選擇合適運動類型。老人要根據年齡、病情、體力、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中低強度運動。比如,以有氧運動為主,可選擇步行、慢跑、球類等現代運動項目,或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保健按摩操等傳統健身項目。避免做有憋氣、負重、突然下蹲及低頭等動作的劇烈運動。
控制合理運動量。適量運動可以保持腦力和體力協調,消除疲勞,延年益壽。適量運動有4個標準:1.循序漸進,運動前應進行熱身運動,隨后逐漸增加運動量;2.自我感覺,運動后感覺舒服,不疲勞,微微出汗,呼吸適當加快但不影響對話為度;3.心率,60歲以下運動后心率=180-年齡(±10),60歲以上運動后心率=170-年齡(±10);4.體質指數,它是衡量人胖瘦程度以及健康的重要標準,正常體質指數為18.5~23.9,若老人體質指數過高,應根據自己的耐受度適當增加活動量。
健康運動三不宜。不宜太早:人體血壓在早晨6~8點迎來第一個高峰期,運動會增加心腦血管負荷。此外,早上空氣中二氧化碳、濕度及懸浮顆粒濃度大,不宜太早鍛煉。適合的時間段為上午9~10點、下午3~5點。不宜太晚:為避免鍛煉后過度興奮而影響睡眠,應在臨睡前2小時結束鍛煉。不宜太飽: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老人吃飽后心臟負荷增加,此時運動會給心血管帶來很大負擔。因此,老人可選擇餐后1~2小時進行鍛煉。
持之以恒。鍛煉身體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議老人堅持每周運動5次以上,如果身體不適可適當減少。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