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熗鍋會引發癌癥?
摘要: 流言最近,一網上廣為流傳的視頻提到,“大蒜熗鍋”這種常見的烹飪方式非常不好——因為在熗鍋的過程中大蒜會產生一種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真相所有高
流言
最近,一網上廣為流傳的視頻提到,“大蒜熗鍋”這種常見的烹飪方式非常不好——因為在熗鍋的過程中大蒜會產生一種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
真相
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在加熱到120℃以上時,都有可能產生丙烯酰胺。產生的數量和烹飪形式密切相關:烹飪溫度越低、時間越短,產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少;反之,產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多。我們在用大蒜熗鍋時,由于烹飪時間很短,因此產生的丙烯酰胺的量非常少,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威脅。比起大蒜熗鍋,更應該警惕薯條等油炸食品。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發布的文獻,丙烯酰胺屬于2A類致癌物。所謂“2A類致癌物”,就是說,有實驗證實,丙烯酰胺可以令實驗動物患上癌癥,但是對于人體而言,尚沒有確切證據。
自2002年瑞典國家食品管理局發布研究報告起,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癌癥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權威機構,先后對丙烯酰胺的致癌風險做了評估。截至今日,仍然沒有證據表明,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會增加癌癥風險。退一步講,即使丙烯酰胺可以引起癌癥,也要達到一定劑量才行。動物實驗表明,每日攝入0.3毫克/千克體重,是丙烯酰胺致癌的臨界點。
對于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15毫克以上的丙烯酰胺,才有擔心的必要。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一公斤炸薯條,平均含有1312微克(1.3毫克)丙烯酰胺。也就是說,體重50公斤的人,一天吃11.5公斤的炸薯條,丙烯酰胺的攝入量才會達到臨界點,換成大蒜,攝入的量還要更多,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