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抗戰的“紅色搖籃”
摘要: 中原抗戰的“紅色搖籃”——訪竹溝革命紀念館確山縣城向西30公里,在伏牛山、桐柏山余脈交錯的小盆地上,被譽為“小延安”的革命根據地&md
中原抗戰的“紅色搖籃”
——訪竹溝革命紀念館
確山縣城向西30公里,在伏牛山、桐柏山余脈交錯的小盆地上,被譽為“小延安”的革命根據地——竹溝鎮就坐落在這里。抗戰時期,這里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也是新四軍二、四、五師的發源地。
7月28日上午,在竹溝革命紀念館,記者遇到前來參觀學習的駐馬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黨支部一行8人,黨支部成員付顯東說:“我不是第一次來這里學習了,但每次來都會被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所感動。”
“烏云之中見青天,竹溝就是小延安,一聲號令震破天,千軍萬馬上前線。”抗戰時期,竹溝在中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39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在這里誕生。在中原局的領導下,竹溝承擔著向中原各地輸送干部、物資經費的重任,起著交通聯絡樞紐的作用,成為輻射鄂豫皖蘇的革命根據地。竹溝與陜北延安遙相呼應,如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指引著無數英雄兒女不斷向前。
1939年11月11日,竹溝遭到國民黨重兵突襲,新四軍干部、戰士、傷病員、家屬以及當地革命群眾200余人英勇犧牲。這次“竹溝慘案”也是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前奏。然而,不屈不撓的竹溝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頑強斗爭,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
如今,竹溝鎮圍繞“保護一個老區、改造一個舊區、建設一個新區”的發展目標,對傳統的老區進行保護性開發,使街道、建筑、景點的布局與紅色旅游相吻合,體現了歷史風貌和人文價值,實現了景城融合。2016年,竹溝鎮被住建部評為全國首批127個特色小鎮之一。
“抗戰初期,竹溝之所以成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靠的是堅實的群眾基礎,靠的是老一輩革命家重民、愛民的情懷。”確山縣黨史研究室主任羅平均說,“直到今天,竹溝人仍然保留著敬軍人、頌英雄的優良傳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革命精神。”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