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 夫妻種菇摘窮帽
摘要:10個香菇大棚 年收益3萬余元不等不靠 夫妻種菇摘窮帽夸獎黨和政府的政策好□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陳遠志 陳杰 文/圖樊增光在香菇棚里忙碌著。本報訊 昨日,記者來到泌陽
10個香菇大棚 年收益3萬余元
不等不靠 夫妻種菇摘窮帽
夸獎黨和政府的政策好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陳遠志 陳杰 文/圖
樊增光在香菇棚里忙碌著。
本報訊 昨日,記者來到泌陽縣雙廟街鄉桑盤村樊增光家時,他和妻子正在屋里整理用過的香菇袋子。“扔了可惜,洗洗曬曬明年還能用。”看著一個個香菇袋,夫妻二人難掩內心的喜悅。
面對困難自強不息
樊增光有兩個孩子,母親長年臥病在床,日子過得緊巴巴,但一家人相互扶持,不等不靠,自強不息,通過種植香菇勤勞致富,于去年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今年5月被授予市致富標兵。
2016年1月,樊增光的母親患腦梗成為植物人,并花去了巨額資金。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家人陷入貧困。同年5月,他家被確定為貧困戶。
“當貧困戶不是啥好事,咱倆都能干,得想辦法脫貧。”樊增光告訴妻子孫明燦。樊增光想到了自家的大院子:“可以利用院子空地種香菇。”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妻子后,妻子卻說,“沒技術、資金,咋種?”
多方幫扶解難題
樊增光心想還真得學點技術。一天,在鄉里組織的農村實用技術幫扶會上,樊增光心里的疑慮解除了。
“政府給咱免費提供技術支持,還怕啥?干吧!”樊增光對妻子說。
沒有資金,樊增光想起了幫扶責任人李卿業,李卿業是鄉長。李卿業聽說后,很支持,并鼓勵樊增光大膽去干,還幫他籌資4萬多元和爭取以獎代補資金13000元。2016年,樊增光的10個香菇大棚拔地而起,種植香菇10700袋,走上致富道路。
樊增光說,種香菇是個季節活,夏季基本上沒活干,他便到建筑隊干些零活,既貼補家用,也能增加收入。
政府關懷摘窮帽
“除了鄉黨委、鄉政府和村‘兩委’的關心,鄉長李卿業還經常帶著米、油、衣服等生活用品來看俺。俺做了個靜脈曲張手術,只花了600元錢,兩個孩子還有教育補貼,年底還分紅2000元。要不早點脫貧,就對不起大家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持。”黨和政府的關懷,讓樊增光夫婦感動不已。
在夫妻倆的精心管理下,2017年,10個香菇大棚喜獲豐收,收益33000元。當年底,樊增光成功脫貧。
當記者問及樊增光現在的心情時,他笑著說:“現在,俺一年收入三四萬元,做夢都想不到。俺現在脫貧了,甩掉了窮帽子,是碰上了好時代,是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好,如果沒有政府的幫助,俺一家人說不定還在為一日三餐犯愁呢。”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