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鄉村振興N+”提升群眾幸福感
摘要: 規劃科學 興業富民 鄉風文明“鄉村振興N+”提升群眾幸福感汝南縣農民的日子越過越舒坦□見習記者 鄧丹華 文/圖本報訊 近年來,汝南縣通過探索“鄉村振興N+
規劃科學 興業富民 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N+”提升群眾幸福感
汝南縣農民的日子越過越舒坦
□見習記者 鄧丹華 文/圖
本報訊 近年來,汝南縣通過探索“鄉村振興N+”模式,走出一條規劃布局科學、生活興業富民、鄉風文明和諧的“生態宜居”之路,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
村民在給葡萄套袋。
文化 精神文明蔚然成風
“如今的農民真神奇,個個喜歡學文藝。如今的農民真現代,互聯網上做買賣。如今的農民真幸福,沒事逛逛小書屋。”6月,汝南縣南余店鄉李樓村文化廣場,村民們每天都在演繹自己的精彩生活。
分包該鄉的汝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賴學爭說,今年4月,該鄉百名敬老愛老孝老模范表彰暨首屆廣場舞大賽舉行,給廣大村民提供了一個平臺,農民們秀出了自己的風采。
“我家的地流轉了,我閑著沒事干,就在街上開了個手機專賣店。每天關門后,我就和鄉親們一起跳舞,生活很充實。”村民商曙光告訴記者。
產業 生態農業遍地開花
在該縣古塔街道范胡村、汪莊村,合作社內的葡萄、獼猴桃、杏、梨等掛滿枝頭,處處呈現出生態農業蓬勃發展的喜人場景。
“今年是個豐收年。”葡萄種植戶任立新興奮地說,目前,古塔街道依靠生態種植的合作社已發展到10多家,種植面積1000余畝。
該街道負責人張冬說:“我們結合脫貧攻堅,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業發展新道路。”
據了解,今年,該街道地膜覆蓋春花生種植面積累計增加800多畝,花卉、梨樹、觀賞樹木等種植面積增加2000多畝。此外,村民積極發展羊、奶牛和肉牛等養殖業,實現了生態養殖的良性循環。
水利 甘甜之水流進心田
今年,汝南縣集中連片,整體開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規劃了4個縣級項目區、14個鄉級項目區,宿鴨湖街道桃園鋪溫棚蔬菜種植產業扶貧基地、城區水利綜合治理、梁祝鎮水田林路示范園區等一批項目落地。
在宿鴨湖街道桃園鋪溫棚蔬菜種植產業扶貧基地,村民李水看著路兩旁間隔有致的灌溉機井笑著說:“俺農民再也不靠天吃飯了,澇了可以用溝渠排水,旱了可以用地頭的井灌溉。”
據了解,2011年以來,汝南縣連續四次榮獲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旗渠精神杯”。截至今年2月,全縣累計投入工日164.38萬個,挖修溝渠433條256.23公里,造林綠化1.2萬畝,建成了水村相融的“綠色汝南,夢里水鄉”,留住了綠水青山的美麗鄉愁。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