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確山縣三里河街道辦重殘病人居家護理補貼模式
摘要: 如何讓貧困家庭中的重殘病人得到穩固有效、溫馨舒適的護理,讓他們在身體遭受病痛之后能夠得到體貼入微、充滿溫情的人文關懷,是脫貧攻堅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確山縣三里河
如何讓貧困家庭中的重殘病人得到穩固有效、溫馨舒適的護理,讓他們在身體遭受病痛之后能夠得到體貼入微、充滿溫情的人文關懷,是脫貧攻堅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確山縣三里河街道辦事處從2017年底開始,創造性地推行重殘病人居家護理補貼模式,讓病痛中的人們——
暖流涌動愁眉展
——聚焦確山縣三里河街道辦事處重殘病人居家護理補貼模式
記者 張新義
家中有重殘病人的貧困家庭,都會面臨護理病人不能務工掙錢的苦惱,還有一些重殘病人,不愿離開鄉里鄉親去集中托養,他們的日常護理也成了一大難題。
確山縣三里河街道辦事處堅持以人為本,本著讓重殘病人滿意的目標,切實增強脫貧攻堅的針對性、精準性、實效性。從2017年底開始,在轄區內各個社區創造性地推行對重殘病人居家護理補貼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一條好舉措 讓困惑柳暗花明
經過前期摸排和認定,該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對符合條件的重殘病人,在其親屬中指定一名專門的護理人員,免費為患者提供護理床一張、睡衣一套等日常生活用品,每月給護理人員發放500元護理補貼。此舉,既保證了護理的質量維系了親情,又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們的誤工損失。
73歲的趙文禮是該街道辦事處老臧莊社區趙莊村村民,單身的他如今是糖尿病后期,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自街道辦事處推行護理補貼模式后,他的弟媳婦張環天天護理他的日常生活。記者見到病床上的趙文禮時,看到他雖然身體極度虛弱,但衣著整潔。他告訴記者,“弟弟平時也外出打工掙些錢補貼家用,人家是弟媳婦,沒有義務照顧咱。但是,她從不嫌棄我,照顧得非常好。”63歲的張環告訴記者,“雖然大伯哥不是親哥,但他得這么重的病,照顧他也是應該的呀!”圍攏來的左鄰右舍,都對張環豎起了大拇指。
一份協議書 讓護理得到保障
“推行重殘病人護理補貼,目的是既要留得住親情,又不讓他們的親人因為護理病人而導致更加貧困。”該街道辦事處黨工委負責人說。
據了解,該街道辦事處對重殘病人指定的護理人員中,除了子女護理父母的、父母護理子女的,還有姐姐護理弟弟的、弟媳婦護理大伯哥的。
對于每位護理人員的選定,該街道辦事處都要派出工作人員,與社區干部前往重殘病人所在的村子召開村民會議,充分聽取病人、病人家屬和村民的意見建議。他們在選定中,最大限度考慮到病人的訴求、親屬的利益,既能為病人提供最溫馨、溫情的護理,又不影響到壯勞力外出掙錢。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長期護理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麻煩和辛苦是不言而喻的。為確保護理的質量,該街道辦事處統一印制了《重殘病人居家護理協議》,由病人所屬社區負責人和護理人員簽訂。記者發現,協議上寫到了護理人員要保證重殘病人適時吃上可口的飯菜,保證病人室內外干凈整潔,衣服、被褥擺放整齊,每天為病人洗臉,定期為他們理發、洗澡等。
“推行半年來,每個護理者做得都很好。”該街道辦事處扶貧辦負責人說。采訪中記者發現,無論是重殘病人、護理人員,還是他們的左鄰右舍,對這種模式都一致稱贊。
一片公仆情 讓雨露滋潤心田
每月25日至月底,由該街道辦事處扶貧辦負責人牽頭,組織衛生院醫生為重殘病人上門醫診一次,了解他們病情動態。同時,他們還和社區干部、村民組組長通過詢問病人,了解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和效果。
該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自重殘病人居家護理補貼模式推行以來,已有24個貧困家庭25名護理人員享受到了補貼,對他們放寬了條件。
精準施策是開展好精準扶貧的重要一環,三里河街道辦事處針對重殘病人的貧困家庭護理難現狀,善于探索,措施得力,取得了讓群眾滿意的效果。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