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科爾沁草原上的游牧遷徙
摘要:6月4日,額爾敦朝古拉的妻子敖敦呼在整理轉場所需要的生活用品。6月5日是牧民額爾敦朝古拉和妹妹兩家人夏季轉場的日子。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草原上,額爾敦朝古拉早早
6月4日,額爾敦朝古拉的妻子敖敦呼在整理轉場所需要的生活用品。
6月5日是牧民額爾敦朝古拉和妹妹兩家人夏季轉場的日子。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草原上,額爾敦朝古拉早早地忙碌起來,把家中的50多頭牛趕出棚圈,與妹妹牡丹家的30多頭牛會合。兩家人將遷徙到40多公里外的草場放牧、生活,直到9月再返回家中。
長期以來,牧民會根據草場長勢決定游牧的線路和時間,牧民、牲畜和草原形成天然的依存關系,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巴彥溫都爾蘇木(鄉鎮)至今保留這一傳統。
2014年,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被列入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每年6月,季節性禁牧期結束,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巴彥溫都爾蘇木(鄉鎮)里至少有上千戶牧民駕駛摩托車、農用卡車,帶上生活用品,趕著數十萬頭只牛羊,轉場遷徙到依河傍水、草木繁茂的100多萬畝集體草場,安營扎寨,牧馬放羊,游牧的隊伍有時綿延數十公里。
這樣的場景在內蒙古其他牧區已經很難見到了。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內蒙古先后實施“草畜雙承包制”和草原“雙權一制”,大部分草場承包到戶,多數牧民拉起網圍欄,在自家草場打草、放牧,結束了游牧生活。
額爾敦朝古拉與妹妹牡丹兩家人駕駛著兩輛農用卡車,經過近12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于達到了水草豐美的夏季牧場。牧民們紛紛趕來幫忙搭建蒙古包,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額爾敦朝古拉和家人將在這里度過整個炎熱的夏季。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