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顆“體型”與地球相當的系外行星現身
摘要:原標題:三顆“體型”與地球相當的系外行星現身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西班牙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稱,他們新發現了兩個以紅矮星為主恒星的行星系統,其
原標題:三顆“體型”與地球相當的系外行星現身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西班牙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稱,他們新發現了兩個以紅矮星為主恒星的行星系統,其中一個擁有三顆“體型”與地球相當的巖石行星;而另一個則擁有兩顆大小約為地球2倍的巖石行星。
奧維爾多大學的哈維爾·德·科斯和加納利天體物理研究所(IAC)的拉斐爾·雷博領導的團隊,借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普勒望遠鏡K2任務(始于2013年11月)獲得的數據,做出了上述發現。
K2任務通過“凌日法”發現了這5顆行星的“芳蹤”。所謂“凌日法”,是指當行星經過其恒星面前時,恒星的亮度會發生變化,望遠鏡捕捉到這一變化,從而發現行星的“倩影”。此外,“凌日法”還能借助亮度變化的細節來厘清行星的特征。
紅矮星相對太陽來說更古老,而且比較小。新發現的兩顆紅矮星的大氣溫度約為3177℃和3527℃,約為太陽的一半。研究人員估計,新發現的行星都比地球溫度高出幾十度,因為它們距離自己的主恒星更近一些。這意味著,行星上的溫度可能太高而不適合生命生存。
其中一個系外行星系統的主恒星名為“K2-239”,位于距太陽160光年的六分儀星座,其特征正如西班牙加那利大型望遠鏡(GTC)觀測到的一顆M3V型紅矮星。這個緊湊的行星系統至少擁有三顆“體型”與地球相當(三顆行星的半徑分別約為地球的1.1、1.0以及1.1倍)的巖石行星,公轉周期分別為5.2、7.8和10.1天。另一個的主恒星名為“K2-240”,擁有兩顆大小均為地球2倍的巖石行星。
研究人員計劃未來利用即將升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進一步觀測,揭示新發現行星的大氣組成。此外,他們也將借助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正在建設的歐洲極大望遠鏡(ELT)、美國的30米望遠鏡上的設備,確定這些行星的質量、密度以及物理性質等。(記者劉霞)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