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在竹溝栽下的石榴樹
摘要:王太廣我愛樹,更愛石榴樹,不僅因為劉少奇曾在革命圣地“小延安”竹溝親手栽下了一棵石榴樹,而且還有許多令人敬慕和不平凡的故事。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日
王太廣
我愛樹,更愛石榴樹,不僅因為劉少奇曾在革命圣地“小延安”竹溝親手栽下了一棵石榴樹,而且還有許多令人敬慕和不平凡的故事。
劉少奇到竹溝主持中原局工作后,迅速傳達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聽取各地干部的工作匯報,全面規劃了長江以北、隴海鐵路以南廣大地區的工作,制定了一條條戰勝敵人、鞏固根據地的錦囊妙計。他還組織竹溝人民成立了青救會、婦救會和兒童團,創辦了《小消息報》《拂曉報》,教育竹溝軍民學習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他經常深入部隊官兵和當地老百姓中調查研究,夜以繼日地工作,先后撰寫了《中國運動簡史》《給中國工人階級的信》《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多篇光輝著作,還舉辦了多期黨訓班、訓練班,共培訓4000多人,為我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干部。當時,竹溝一帶曾流傳著“越過千重水,踏破萬重山;胡服(劉少奇到竹溝后的化名)同志到竹溝,妙計定中原”“青山情意深,流水流不完;胡服同志和人民生死兩相連”“烏云之中見青天,竹溝就是小延安;一聲號令震破天,千軍萬馬上前線”等民歌,生動展現了劉少奇的英明領導、軍民魚水情深和抗日斗爭如火如荼、生機勃勃的大好形勢。
1939年3月的一天清晨,劉少奇撰寫《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夜未合眼,當聽到一陣清脆的起床號聲響過后,就與警衛員一起從中原局機關院里出來,看到東門外廣場上,教導大隊、黨訓班學員和機關干部正在跑步、出操,進行軍事訓練,他很高興。之后,他順著延安街散步,當他看到一位老農正帶著小孫女栽石榴樹時,就上前跟這位老農攀談了起來。他走上前去,操著濃重的湖南話問:“你家幾口人?吃什么?大家對參加抗日斗爭的熱情怎么樣?”這位老農沒聽明白,旁邊一位當地的警衛員當起了臨時翻譯。當說到石榴樹時,老農說:“石榴樹好啊,花好看,籽好吃。”劉少奇說:“是啊,如果我們老百姓的生活過得都像石榴花那樣紅紅火火,像石榴籽那樣甜甜蜜蜜就好嘍!”老農聽了很高興,覺得這個人沒有官架子,很關心老百姓,打心眼里佩服。于是,他就把一棵石榴樹苗贈送給了劉少奇。
劉少奇在竹溝的辦公室是當地老百姓的民房,一共3間,坐東朝西。中間的堂屋是客廳兼會議室,劉少奇住南間,警衛員住北間。劉少奇和警衛員把老農給的那棵石榴樹栽到了南邊的窗戶下面。他邊栽樹邊對警衛員說:“我們的黨員干部都應該像石榴樹那樣在竹溝、在全國各地扎根、開花、結果,同時,希望我們黨的事業像石榴開花一樣紅紅火火!”經過劉少奇澆水、松土、施肥,石榴樹茁壯成長。春天,石榴樹枝條上長滿了紫紅色纖細的小芽,閃爍著柔和的光澤,慢慢綻露出嬌嫩的容顏;夏天,朵朵石榴花迎著和煦的風開放,像燃燒的火炬,紅紅火火,映紅了整個小院,引得蜜蜂、蝴蝶上下翻飛,流連忘返;秋天,碩大的石榴壓彎了枝頭,有的像調皮的小孩子撅著小嘴,呲著個牙,有的開裂了嘴兒,惹人喜愛。當人們使勁把石榴掰開后,像蜂窩般飽滿的籽粒,你擠著我、我扛著你,如血紅血紅的珍珠,似圓潤圓潤的寶石,晶瑩剔透,吃起來甜滋滋的,非常爽口。當劉少奇離開竹溝時,當地的老百姓聞訊趕來,送給他一竹籃碩大的石榴,一位老農說:“石榴石榴,就是實(石)心實(石)意留您。”劉少奇聽了非常感動地說:“鄉親們,等革命勝利了,我一定回來看望你們。”
劉少奇栽下的這棵石榴樹就像革命的種子,迅速向神州大地蔓延。從竹溝,不僅走出了劉少奇、李先念等6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有100多位將軍,他們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祖國建設立下了卓越功勛。劉少奇親手栽的石榴樹成為竹溝人民對革命前輩的敬仰之樹、革命之樹、紅色之樹、老區之樹。這棵石榴樹經歷了風風雨雨的白色恐怖,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然而,當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這棵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無辜的石榴樹卻被造反派惡狠狠地連根刨起,被當作劉少奇的替身抬到大街上游街批斗,后來被倒掛在石欄桿上暴曬。當地一位叫張金明的村民曾目睹過劉少奇與竹溝人民在一起親切交談的情景,想想他曾給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從心眼里感念劉少奇,望著這棵無辜的石榴樹遭此蹂躪他心如刀絞。那天夜里,他拿著剪刀用顫抖的雙手,悄悄冒險在這棵石榴樹上剪下一枝珍藏起來,小心翼翼地栽到自家院子里。經過他的悉心養護,這棵石榴樹竟奇跡般重新成活了。
張金明全家對待這棵石榴樹倍加呵護,天旱了就給石榴樹澆水,長出了斜枝就立即修剪,有了贅芽就馬上掰掉,生螟蟲了就噴灑農藥,樹葉黃了就施農家肥……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春天到了,燕子飛回來了,春風吹綠了竹溝的山山水水,也吹綠了劉少奇曾栽下的石榴樹。1978年,當劉少奇被徹底平反后,張金明才向上級黨組織匯報自己如何保護劉少奇親手栽植的那棵石榴樹之事。他不僅把這棵樹移栽到劉少奇辦公室南邊窗臺下原處,而且還剪枝贈送給了“劉少奇紀念館”。
2015年,劉少奇的俄籍長孫阿廖沙尋著爺爺的足跡專程來到竹溝,當看到他站在爺爺辦公室舊址門外遒勁的石榴樹前時,我好似聽到了一陣清脆的歌聲:“石榴花開滿樹紅,兒是青年去當兵,扛槍要出征。一個呀吱兒喂嘟喂,扛槍要出征。石榴扎根深又深,兒要當兵離家門,勇敢殺敵人。一個呀吱兒喂嘟喂,勇敢殺敵人。石榴結果甜又甜,兒去當兵上前線,抗日保安園。一個呀吱兒喂嘟喂,抗日保安園。石榴花開漫天紅,跟著胡服去東征,為咱老百姓。一個呀吱兒喂嘟喂,為咱老百姓……”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