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家村辦企業托起群眾小康夢
摘要: □見習記者 鄧丹華 文/圖本報訊 服裝、食品加工、特色種植……6月4日,記者在汝南縣張樓鎮副鎮長職梟梟的帶領下,走進該鎮河北村,看到該村處處都是一派繁忙景
□見習記者 鄧丹華 文/圖
本報訊 服裝、食品加工、特色種植……6月4日,記者在汝南縣張樓鎮副鎮長職梟梟的帶領下,走進該鎮河北村,看到該村處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工人在車間里工作。
“土地流轉金加上俺的工資,1年1萬多元。”在專業合作社上班的68歲的王大發說。
從去年開始,王大發把4.8畝土地流轉到專業合作社,每年從合作社領到4800元的流轉金。
“鎮政府把他安排到養殖場打零工,1年也能掙幾千元錢。”職梟梟說,低保金、土地流轉金加上工資,王大發的日子越過越好。
在河北村,像王大發一樣過上幸福生活的村民越來越多,全村現有專業種植合作社、特色養殖、電商等多家村辦企業,安置村民就業近千人,年產值超過1億元。
下午4時,記者來到汝南縣福森木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碌著。據該車間負責人介紹,福森木業主要從事木材加工及“福森牌”貼面板的生產,年銷售額6000多萬元。
“我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錢。”在加工車間,當記者問起工人們的收入時,一名叫王永賢的工人搶著回答。王永賢說,他在福森公司已工作5年,前年已脫貧,去年被汝南縣評為脫貧攻堅致富標兵。
采訪結束時,張樓鎮黨委書記王曄告訴記者,河北村2017年已脫貧,并被縣里評為脫貧攻堅紅旗村、人居環境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
王曄說:“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產業扶貧力度,以原有產業為依托,激發企業帶貧積極性,提升企業帶貧能力,實現群眾穩定增收。鼓勵群眾發展優質花生、林果種植及養殖業,落實扶貧獎補政策,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內動力。”
“河北村村民的小康生活不是夢。”最后,王曄笑著說。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