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祭奠 奎山先生從未走遠
摘要: ?2012年5月24日,一代小小說大師王奎山在駐馬店與世長辭,有人在網上發布了王奎山先生去世的消息。結果,全國各地小小說界的朋友自發從鄭州、廣州、黑龍江…&hellip
?2012年5月24日,一代小小說大師王奎山在駐馬店與世長辭,有人在網上發布了王奎山先生去世的消息。結果,全國各地小小說界的朋友自發從鄭州、廣州、黑龍江……坐火車、乘飛機趕來,與王奎山作最后的告別,他們帶著對王奎山先生的敬仰,自費而來,自費而走。有的,還在網上給王奎山開設了祭奠靈堂,方便文友們祭奠。一時間,一個看似普通的人、一個一生怕麻煩人、一個一輩子低調的人,去世后卻在小小說界、在民間、在網絡,掀起了祭奠狂潮!
奎山先生自信是一個認真的小小說寫作者。他在2011年6月獲得小小說終身成就獎獲獎感言里說:“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再到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我對人的命運的思考和探索,對小小說的語言、風格和表達形式的實驗和追求,我自認為是真誠的和不遺余力的。”
遙寄哀思
□杜 平
我和奎山先生認識是在32年前,當時我在古城電廠當工人。有一天,我的一篇小說《紅窗簾 綠窗簾》刊登在《天中》雜志的第二期上,并且是發頭條。后來,我才知道,小說的編輯叫王奎山。我知道他也是寫小說的,就希望有一天能當面向他請教。
不久,我接到當時地區文聯開筆會的通知,讓我到確山文聯報到。那次筆會讓我終身難忘??较壬屛液退∫粋€屋,我們在確山油庫住了半個月,和奎山先生朝夕相處,可以說,我們的友誼從此開始。
后來,又有幸和奎山先生去鄭州開了一次全省的小說創作會,住宿的時候我倆同屋??较壬鸁煱a大,半夜醒了也要抽兩支,甚至半夜想到了什么,會把我叫醒,討論小說創作的事情。
在我與他的交往中,我能看出他對我的喜愛,他希望我能有所建樹。在這一點上,我愧對奎山先生。
奎山先生將創作和對藝術的思考看成與生命同樣寶貴。我只能說,當初,在小小說這片領域,他以一己之力,讓駐馬店這片沙漠變成了綠洲。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永遠的記憶
□王新立
我與王奎山老師一生中只有一次短暫的謀面,他以大智若愚的形象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只是一個滿身浮躁的文學青年。勞作之余,我四處拜師,希望自己稚嫩的文字能夠化作鉛字。那時,駐馬店地區唯一公開發行的報紙《駐馬店報》剛剛創刊。那是一張小型對開四版的報紙,在第四版“竹溝”文學副刊里,有一個《七彩人生》欄目。而在這個欄目里,每期都要發表一篇署名“王奎山”的小小說:《紫紗巾》、《藍風箏》、《綠發結》、《黑蜻蜓》、《紅繡鞋》、《別情》等。這些系列作品篇幅很簡短,但在每篇作品中,作者都要給廣大讀者塑造一個難以忘懷的人物形象。
當時,我心中只有一個渴望:有一天能夠拜見這位文學高人。
2004年,全市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在天中山招待所召開梁祝文化研討會。我作為主辦方的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那天,我提前走進會議廳,一眼就發現擺放著王奎山名字的座簽。
在會議討論期間,我走到王老師身邊,悄聲對他報了自己的姓名后,真誠地說:“王老師,我很喜歡文學,很早就在《駐馬店報》讀過你的小小說,請你以后多多指教。”王老師聽了我的話,咧開大嘴說:“我寫的那些東西,都是自己弄著玩的,上不了大臺面,你可不能當真哦!”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王老師見面。
(作者為汝南縣作家協會主席)
仰望奎山
□張文智
我對奎山老師有一種很深的感情,這種感情起源于他的小說。從奎山老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多年來,奎山老師一直細心地觀察著與他血肉相連的農村、農民,又時時深情回眸遠逝的少年時代和田園生活。他的小小說深深地植根于中原的厚土,內容上往往具有短篇小說的容量與結構。他的創作不取材于理,而取材于情。比如《紅繡鞋》,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愛情絕唱,更是一曲蕩氣回腸的人性美的頌歌。
奎山老師小說里的語言很值得研究。 他的語言成分多是河南特色方言。在他農村題材的故事里,這方面表現更加突出。
奎山老師的藝術情感比較冷靜,他一般不對他小說里的人物和故事直接抒情。他的情感都是通過具體的人和事表現出來的,即使在敘述人物的動作細節時,敘述人的語言也極為簡潔、含蓄。
奎山老師去世6周年的紀念日即將到來,我們心中充滿了緬懷和敬仰。《王奎山小小說全集》的出版,是我們駐馬店文學界的一件大事,是奎山老師留給我們的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為泌陽縣小小說作家)
三次拜謁
□朱國喜
我與王奎山老師只見過一面,還是在他辭世的當天上午。那天,縣作協主席李新華打電話通知我,說王老師不在了,大家一塊兒去與他作最后的告別?;貋砗螅肫鹋c王老師的幾年神交,往日情景歷歷在目,悲不自勝,就寫了一首新詩貼在“小小說作家網”以示悼念。此舉無疑投下一枚“炸彈”。我想,楊曉敏主席他們也應該是從這里得到消息,然后向市作協求證的。王老師彌留之際立下遺囑:“走后不告訴親戚以外的其他人,以免驚擾別人;不開追悼會,安安靜靜地走。”我的一首詩,當不算違背老師的遺囑吧。
奎山老師是土生土長的豫南漢子,人生經歷頗為豐富。他對自己賴以生長的那方土地上的風俗人情體察幽深,對農村天地里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的性情揣摩入微。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厚的文化積淀為王老師多視角觀察社會、透析人物、思考人性提供了豐厚的生活儲備。
轉眼,老師已走6年。6年里,我曾三次拜謁他的墳墓。在盤龍山公墓的偏僻處,他的墓與其他墓并無二致,不闊氣,不引人,一如他活著的時候。今天,我們召開座談會是對他最好的紀念,《王奎山小小說全集》的出版具有存史的長遠意義,對繁榮我市小小說創作具有極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者為確山縣作協副主席)
人生的燈塔
□郭俊峰
最早接觸王奎山老師的小小說還是在我中學時代,當時無意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王奎山老師的《在親愛的人和一頭豬之間》,便被深深地吸引,感覺作品很有內涵、很真實、很吸引人。后來了解到王奎山老師是確山人后,更有種親近感,于是又認真學習了王奎山老師的《紅繡鞋》、《打工的憨寶》、《別情》、《阿姨家的蘋果》等作品,慢慢地就喜歡上了王奎山老師的小小說,隨后演變成喜歡小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后來我也開始嘗試著寫小小說??梢哉f,王老師是我人生的燈塔。
王老師的小小說味道很濃,讀后讓人回味無窮。他的作品并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曲折的傳奇故事,而是在普通的生活中發現“小人物”的題材,找到靈感,寫出打動人心、富有內涵的作品。
王老師的語言很生動,讀著很有趣,很有畫面感,能拉近作者和讀者的距離。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種快餐式閱讀時代,小小說作為一種精短的文學,更符合當今人們閱讀習慣。這幾年全國小小說的創作量很高,但是感覺質量高的并不多,很多作品很平淡,沒有太深的內涵,讀完感覺浪費時間。真希望能夠多讀一些像王老師那樣有內涵的作品。
(作者為確山縣小小說新秀)
(本版圖片為晚報記者王瑩拍攝)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