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 是家長給孩子的最好名片
摘要: 小塵近年來,“熊孩子”這一話題時常被人們提及。“熊孩子”現象之所以普遍,與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一個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模式決定了他的行為模式。孩
小塵
近年來,“熊孩子”這一話題時常被人們提及。“熊孩子”現象之所以普遍,與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一個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模式決定了他的行為模式。孩子教育的源頭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塑造孩子的道德品格,但我們目前的所謂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對學校課程教育的補充和配合。2014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顯示,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日常學習關注度較高,更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在期盼子女成才的強烈欲望之下,中國父母普遍忽略了培養子女與人交往的基本素質。
在學校教育中,與智育和體育相比,德育的內容顯然高大上,可謂“理想遠大,規則空泛”,讓孩子對之有距離感和隔膜感,也缺乏相應的量化指標。在升學率這根指揮棒下,學校對德育教育多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德育在某些學校也就真的成了在思想品德課上對知識點的“背誦并默寫”。
與我國香港相比,內地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欠缺。比如,早在1985年香港教育署頒布的《學校公民教育指引》中,就針對幼兒園到高中各個不同的階段,都制定了詳細的公民教育目標和課程。在“熊孩子”高峰期的幼兒園和小學階段,香港學校就通過公民教育課中的“家庭”“學校”“我們的社區”等課程,讓兒童認識到職責、規則、合作、權利和義務等概念。
在家庭教育方面,香港家庭教育學院2012年發表了一項有關“香港學童禮貌表現”的調查結果,近八成家長認為“在家灌輸禮貌是重要的”,有超過六成的家長認為“禮貌屬于家教的重要項目”“家庭是孩子行為養成的最大責任方”。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人緣。但是,一個旁若無人、我行我素、唯我獨尊、飛揚跋扈的孩子,是很難有人緣的。人緣,來源于一個人的教養。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并不是一張房產證或一部車,而是立足于社會的教養。一個有教養的人,其家教一定是好的。因此,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我們的不少父母需要調整觀念,為孩子補上成長的第一課。
家風影響家教,家教塑造性格。父母的現在,很可能就是孩子的未來。有修養的父母,不會因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毫無顧忌地唱歌,而夸孩子“你真棒,將來準是歌唱家”;相反,他們會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打擾了身邊的人,并用自己的方式把這個世界最基本的規則、禮儀、道德標準講給孩子聽。他們相信,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是孩子,等他長大成人,這個世界就不會再繼續包容他的低素質;他們也相信,世間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教養本身就是一個讓天性和社會性慢慢磨合的過程。聰明的父母會把這份教養,灌注進生活中的點滴。
有修養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所約束,他們也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畢竟,孩子雖然單純,但感知能力遠比大人以為的要敏銳,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中。如果說金錢物質是父母給予子女的一種財富,那么,素質與教養就是父母賦予孩子的另一種財富,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最好的名片。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