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博物館:打開課堂“時空穿梭”通道
摘要: 原始聚落近在咫尺 “很多同學五一假期去了浙江博物館看‘越地長歌’展覽。這是同學們剛才上傳的照片,我們一起看看這是哪個小組的同學呀?”
原始聚落近在咫尺
“很多同學五一假期去了浙江博物館看‘越地長歌’展覽。這是同學們剛才上傳的照片,我們一起看看這是哪個小組的同學呀?”
“看過展覽,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家鄉浙江是河姆渡文化的發源地,博物館的展覽與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有著怎么樣的聯系呢?”
5月9日,杭州寶俶塔實驗學校,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朱秋蓉的課是從一系列提問和追問開始的。她請學生對照教室前面電子白板上的“古代西亞農業聚落想象圖”,觀察農業聚落由哪幾個部分構成?圖上人物在干什么?接下來請學生運用已學方法,對河姆渡、半坡遺址進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農業聚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不清楚或者需要拓展的一些知識點學生可以隨時利用手中的平板電腦(IPAD),進入數字博物館查詢。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一課的內容,對于剛剛接觸歷史學習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顯得非常陌生和遙遠。但由于之前看了“越地長歌”展覽并按照教師要求進行了記錄,課堂上再對照圖片,學生的歷史考證與探究活動就有了初步基礎。
“老師,我在圖中看到當時的人們在牧羊。”“你為什么肯定他們在牧羊呢?”“課本100頁上有世界主要馴化動物的起源地示意圖。”
“老師,數字浙博上河姆渡人原始的農耕工具,就是書本上的骨耜……”
這種類型的課朱秋蓉此前從未上過,課前她也從未見過這個學校的學生,上課前她一直忐忑不安,擔心課堂探究在哪個地方卡殼。隨著問題探尋的深入,學生的發言越來越踴躍,朱秋蓉覺得自己的思路得到了驗證:只有在課堂上創設真實可感的問題情境,才能改變以往歷史課堂枯燥無趣的面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室不再是課堂的邊界
此次創新課展示與相關研討是杭州市歷史與社會“青年教師研修共同體”常規教研活動的一部分。而拓展課堂時空,將實體博物館與數字博物館資源引入課堂,是該研修共同體近期集中探索的主題。朱秋蓉認為,教學改革發展到今天,需要重新思考課堂的時空界限,就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來說,尤其如此。讓學生走出教室,參加實地考察、場館學習、社會調查等很有必要,但又必須顧及學生課后時間有限,同時還要考慮安全、距離等方面因素,目前實地學習還不能成為我國初中生普遍的日常學習方式。這也是他們積極探索將數字博物館與實體博物館內容融合起來的原因——歷史與社會課程迫切需要這種新型的課程資源。
目前,該研修共同體的青年教師已經進行了大量嘗試。例如,今年3月,杭師大倉前實驗學校七年級教師孫萍組織學生利用周末結伴參觀良渚文化博物館,課堂上學生還原了良渚先民的生產生活場景,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采實教育集團九年級教師呂陽俊借助杭州宋城的資源,創設情境,設計了12套基于情境的學習任務。學生以10人為一個小組,任選其中一套學習任務,運用宋城景區圖,尋找任務地點,開展項目學習。還有的學校教師帶領學生參觀了南宋官窯博物館,等等。
同時,該研修共同體通過數字資源庫“微學薈”的建設,搭建了數字化學習平臺,通過編撰《玩轉杭城》《文博之旅》等系列拓展讀本,為學生提供了配套的學材。
生動活潑、與眾不同的課堂背后,有青年教師付出的大量心血,他們參觀博物館時遠沒有學生那么輕松快樂。建蘭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教師楊君介紹說,同伴們利用業余時間深入參觀各大博物館,具體要做三件事:其一,記錄博物館的展覽相關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其二,將展覽內容與教材匹配,列出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其三,團隊之間資源共享,進行頭腦風暴,研討課堂如何推陳出新。
青年教師成為火種
“共同體近年來的壯大是因為這些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有目共睹。”朱秋蓉說,除杭州市教師,目前已有金華、衢州、紹興等地的青年教師慕名前來參加研修活動。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該研修共同體成員中,有1人被評為浙江省教壇新秀,11人成為杭州市首批新銳教師培養對象。5位教師的課獲教育部部級優課,29位教師獲省市區優質課比賽、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杭州市“青年教師研修共同體”成立于2013年,目前已發展到77人,這些教師分別來自杭州市15個城區、縣的不同初中學校。在召集這些青年教師進行研修之前,朱秋蓉對這些教師并不熟悉,通過調研,她發現青年教師普遍缺乏教學經驗,渴望專業引領,渴求同伴互助。尤其是較為偏遠地區的青年教師,更需要具體的教學引領。
“我們常說,每一位成員都是一?;鸱N,在自己不斷前行的同時,要點燃自己所在的學校和區域的其他老師的熱情,進行實實在在的課堂變革。”作為學科教研員,近年來朱秋蓉以歷史與社會項目學習課題為切入點,通過新型課堂教學探索和示范,吸引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各類教研活動,促進了活躍而又民主的教研氛圍的形成,更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共同成長。(記者 杜悅)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教育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