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這樣善待善用知識分子
摘要: 涇縣云嶺,地處皖南深山腹地,1938年8月2日新四軍軍部進駐于此,開辟了華中抗日根據地的中樞所在。
涇縣云嶺,地處皖南深山腹地,1938年8月2日新四軍軍部進駐于此,開辟了華中抗日根據地的中樞所在。直到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北撤,在長達兩年零五個月的時間里,云嶺如同一塊巨大的磁場,吸引和聚集著一批又一批來自海內外的知識青年。
鄧子恢(左四)與黨外知識分子、敵工部部長林植夫(左三)等在皖南合影。
資料圖片
生活上從優
新四軍的經濟條件差,國民政府給新四軍的軍餉只夠一個丙等師的標準,每月缺口嚴重。葉挺、項英經常為軍餉和彈藥不能及時領到而焦急。葉挺為此跋山涉水,冒著重重危險,奔波在云嶺和重慶之間,甚至為了爭取增加軍餉,不惜向蔣介石提出辭去軍長的請求。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軍部規定知識分子的津貼高于軍政其他人員。新四軍指戰員的津貼,團以上干部每人只有4塊大洋,營連干部3塊,項英等軍部領導也只有4塊,而專家學者每月十幾塊至數十塊,少數的每月100塊以上。教導隊教員除了每月有固定津貼外,講課還有講課津貼。在戰地服務團工作的知識青年享受排級干部待遇,津貼每人3塊大洋,高級知識分子享受團級以上干部待遇,給他們配備勤務員、馬匹等。軍醫處的技術人員津貼最高,高級專家每月達140塊大洋,正規醫科大學畢業生每月70塊,正規高級護校畢業生每月30塊,軍醫處自己培養的學員畢業后每月8塊。這些規定,令來到云嶺的知識分子們深受感動。
工作上信任
許多知識青年和知識分子參加新四軍前,不是共產黨員,沒有經過嚴格的部隊生活的歷練,因此在參加新四軍后,不習慣部隊的緊張生活。即便如此,軍部的領導對他們采取包容的態度,看主流,不拘小節,生活上寬容,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
項英對著名文化人聶紺弩的信任,陳毅對性情古怪的詩人葉芳炎的關心,都是新四軍理解和厚愛知識分子的佳話。
聶紺弩1934年入黨,對黨忠誠,但性格剛烈,生活散漫,與嚴格的軍旅生活不合拍。到云嶺后,他被任命為新四軍文化委員會委員、《抗敵》雜志編輯。新四軍各級領導待之以寬,誠懇幫助他進步,用其所長,讓他安心寫作,后來,他終成文學大家,蜚聲海內外。葉芳炎為國學大師章太炎的關門弟子,國學功底深厚,自視甚高,與有些同志合不來。新四軍知人善任,將他從戰地服務團調任軍部參謀處書記室主任。陳毅儒雅謙恭,與葉芳炎結識后,經常以詩互贈,成為知心詩友。
對于專業知識分子,軍部領導更是放手使用,讓他們有職有權。軍醫處會集了50多名懂醫術、懂護理的專業技術人員,一時人才薈萃。這些自正規學校畢業的醫生護士,在不長的時間里就擔任了各級領導,著名的醫務專家宮乃泉、齊仲桓、吳之理分別擔任了軍醫處醫改、保健、材料科科長。
政治上關心
新四軍尊重人才,重視知識分子,關注知識分子的政治生命。對一些曾經是共產黨員,后來因種種原因與黨組織失去聯系的著名知識分子,軍部積極慎重地幫助他們恢復黨籍。
朱克靖,湖南醴陵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夏回國,任國民革命軍朱培德第三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參加北伐,在創建政治工作制度上很有建樹。南昌起義后,任第九軍黨代表,南下廣東潮汕突圍時,與黨組織失去聯系。抗戰爆發后,朱克靖毅然接受新四軍軍長葉挺的邀請,擔任了軍部戰地服務團團長,同時擔任軍政治部顧問。一位與黨失去聯系尚未解決黨籍的干部擔任軍政治部顧問,說明了軍部對他的信任。
為恢復朱克靖的黨籍,項英不僅請戰地服務團的黨組織對朱克靖進行考察了解,還親自找他談話。1939年,經受黨組織考驗的朱克靖如愿以償,重新入黨。抗戰勝利后,因叛徒出賣,朱克靖被捕入獄,蔣介石親自出面勸降,誘之以高官厚祿,朱克靖寧死不屈,壯烈犧牲。
新四軍軍部領導對知識和人才的重視,在社會上起了極好的示范作用,因而當年的新四軍軍部云嶺,會聚著一大批活躍的知識青年和文學、藝術人員,他們組成了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和教導總隊文化隊。僅軍部戰地服務團團員,就有400多人,被譽為“文化輕騎兵”。戰地服務團和文化隊培養了一大批文藝人才,作曲家何士德、章枚、沈亞威,劇作家吳強、沈西蒙,美術家沈柔堅、涂克、賴少其、吳曉邦等,都是在云嶺嶄露頭角,以后成為新中國有影響的藝術家。
(據《百年潮》)
相關連接
新四軍簡介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隸屬于國民黨軍隊戰斗序列,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留在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的隊伍。
新四軍是正面戰場上共產黨的主力部隊,裝備相對于八路軍要好些,軍裝為德式軍裝,軍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軍軍官服飾與其他國民革命軍服飾基本相同,部分軍服由國民革命軍提供。
1937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南方8省13個地區(不包括瓊崖紅軍游擊隊)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抗戰結束后,新四軍番號繼續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銷。原新四軍部隊主力除第三師(黃克誠部)開赴東北加入東北野戰軍,第五師(李先念部)改編為中原軍區外,其余主力改編為華東野戰軍,1949年1月改稱第三野戰軍。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百年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