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數字中國與數字經濟立法” 呼吁加快立法
摘要: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盧俊宇)近日由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和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聯合主辦的“數字中國與數字經濟立法”跨學科研討會在京召開,此次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盧俊宇)近日由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和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聯合主辦的“數字中國與數字經濟立法”跨學科研討會在京召開,此次會議的主題是“法治如何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更好地提供保障、護航和支撐”。
會議上,來自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專家學者云集,圍繞數字中國發展現狀與前景、發展中需要的法治保障以及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法律制度體系展開熱議。
加快數字中國建設,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在全球數字化新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數字經濟立法對建設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數字治理體系與推動創新發展的新動能框架有重要意義。
經濟轉型過程中傳統治理失靈呼喚“大智慧”
數字經濟是工業經濟的升級,中國的數字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傳統治理手段不適合于新經濟業態的窘境。如何建構一個適合于數字經濟的治理范式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議題。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表示,在由傳統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治理面臨跟不上發展、模式不定型、各方利益主體矛盾突出三大難題,數字經濟的治理需要堅守三大原則:“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多方參與、協同治理”以及“底線思維、彈性平衡”。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表示,數字經濟立法確有必要,全球性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在深刻改變經濟、社會、政治等所有領域,這場變革帶有顛覆性,我們必須適應,而數字經濟要發展,需要有很多基礎條件,我們傳統的法律法規以及傳統的監管手段已經不適應發展的需要。
原則性、促進性的數字經濟立法應找準核心定位
中國數字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和在國際市場上保證競爭力離不開穩定的制度保障,既需要剛性的法律,也需要一些柔性或者引導性的政策。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強調在立法堅持原則性、促進性的同時,需要處理好數字經濟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找準數字經濟立法的核心定位。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趙鵬認為,在中國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法律要為轉型提供必要的條件,保證轉型是一個比較平穩的嵌入社會的過程,實現對個人權利和公共利益的平衡保護。為了讓法律和快速變化的商業和技術生態相同步,中國需要制定一部原則導向而非規則導向的數字經濟法。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認為,數據權屬是核心問題。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值得討論的問題是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如何分離。除數據權屬外,近來獲得長足發展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也是與會專家認為應盡早立法明晰各方責權利的領域。
數字經濟立法應立足國際競爭格局變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蔣潔從比較法的角度介紹了各國加快數字經濟立法的全球趨勢,強調立法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百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林莉說,現在的數字經濟發展以及創新都是全球的競爭,監管和法律體系的建設,競爭也全球化的。在這種新的產業發展過程中,實際上法律法規已經成為了產業競爭力的一個部分。我們必須要著眼于全球來建立這樣一個監管和法治的體系。騰訊金融政策專家趙俊表示,數字經濟立法需要各方的參與,希望在很多時候,企業能夠參與到立法的過程中,加強互動。
“數字經濟是個好東西。中國的法律要走向世界,最有可能的就是數字經濟方面的法律。”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研究員陳甦在研討會上進行總結時這樣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