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內向者這樣做也能玩轉社交
摘要: 內向與外向是性格的兩種不同類型,很多人覺得外向更好,因為外向者善于表達、溝通,而且在做事情的時候
內向與外向是性格的兩種不同類型,很多人覺得外向更好,因為外向者善于表達、溝通,而且在做事情的時候總顯得信心滿滿。與外向者相比,內向者則一直飽受詬病,特別是在面對社交活動的時候,內向者往往會被別人貼上“膽小、怯懦”等標簽。那么,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內向者在社交活動中是否真的處于劣勢呢?
很多人對內向有一些負面評價,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可能與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對內向性格的批判有關。20世紀初,世界上有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分別是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其中名氣最大的是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都很崇拜弗洛伊德,但由于某些原因,他們后來都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并創立了自己的學說。為此,弗洛伊德寫了好幾篇文章來抨擊榮格和阿德勒,抨擊的靶子之一便是榮格和阿德勒共有的內向性格。慢慢地,大家就開始覺得內向不好。
但事實上,內向和外向只是兩種不同的性格類型,本身并沒有優劣之分。從生理基礎上來說,內向與外向可能與大腦回路的區別有關。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前葉主要負責“深思熟慮”和“做出決策”;大腦后葉則主要用來“感知外部世界”和“采取下意識行動”。因此,內向者通常大腦前葉更活躍,喜歡獨處和思考;外向者則大腦后葉更活躍,喜歡熱鬧和表達。由此可見,內向者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比如耐得住寂寞、注重細節等。
那么,內向者該如何應對社交活動呢?其實,在社交活動中,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區別非常明顯,外向者總是看起來富有活力,善于與別人溝通和交流;內向者則往往比較害羞,經常安靜地站在角落。不過,內向者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善于傾聽,而善于傾聽的人,往往會帶給別人“值得信賴”的感覺。
因此,對于內向者而言,在社交活動中不必刻意表現得很健談,要知道溝通既需要表達,也需要傾聽。內向者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多傾聽別人的談話,并通過“點頭示意”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作出回應,這樣不僅得體、禮貌,而且也不會讓自己顯得不合群。值得注意的是,內向者常常會有“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的困惑,在這種情況下,不妨直接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想法,拒絕是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一味妥協反而會讓自己更加害怕社交。
作者:全國心理普及工作聯盟科普講師唐義誠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