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點問答:資管新規對百姓理財有啥影響?
摘要: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份資管新規的發布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份資管新規的發布,打破了剛性兌付,讓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成歷史。
鑒于此,資管新規甫一發布,就被投資者高度關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了解到,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頗為集中:理財產品今后真的不保本了?投資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過渡期內如何理財?對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整理了投資者關心的相關問題,以幫助投資者盡快看懂資管新規內容。
Q1:資管業務未來是否保本?
《意見》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明確剛性兌付的認定及處罰標準,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金融資產,同時考慮到部分資產尚不具備以市值計量的條件,兼顧市場訴求,允許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
Q2:資產管理產品投資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對于個人而言,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Q3:投資者投資金融產品的金額是否有“門檻”要求?
合格投資者投資于單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于30萬元,投資于單只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于40萬元,投資于單只權益類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
Q4:產品成立后是否可以更改產品類型?
金融機構在發行資產管理產品時,應向投資者明示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并按照確定的產品性質進行投資。在產品成立后至到期日前,不得擅自改變產品類型。產品的實際投向不得違反合同約定,如有改變,除高風險類型的產品超出比例范圍投資較低風險資產外,應當先行取得投資者書面同意,并履行登記備案等法律法規以及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程序。
Q5:過渡期內如何理財?
《意見》表示,對于不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允許在過渡期內通過發行新產品來對接舊有的資產規模,但存量必須在過渡期內逐步消化。因此,超出規定杠桿的結構化信托、多層嵌套等不符合監管導向的產品將逐步被消化。業內人士稱,新規實行后,短期理財或將消失。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