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海歸教授創辦 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
摘要: 愛丁堡大學教授與生物醫學專業學生在小組討論課?! ∽罱逃抗剂?017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
愛丁堡大學教授與生物醫學專業學生在小組討論課。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0個。這些新增專業基本都會出現在今年的招考名錄中。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審批的生物醫學本科專業,為浙江大學在國內首創。
實際上,生物醫學為教育部和浙大現有專業目錄中已有專業,這次是審批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于2011年獲批建設國家試點學院,2012年與香港大學同期在亞洲首次設立該專業,采用3+1國際化培養模式,目標是培養適應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的生物醫學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一群年輕歸國教授創辦的專業
“2012年設立生物醫學專業的時候,是在基礎醫學院下面,當時審批的是生物醫學(100102TK),今年新審批的是生物醫學(100102TKH),TK是特控的意思,是指國家對這一專業審批嚴格控制,而H指合作辦學。”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說。
這一專業,可以說是歐陽宏偉和浙大基礎醫學院一群年輕歸國教授們創辦的。
今年47歲的歐陽宏偉,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畢業后做了一名骨科醫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7年后,覺得不夠‘好玩’”,所以,他去新加坡國立大學讀了博士。
“我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念臨床醫學,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念組織工程學博士(屬于生物醫學工程范疇,交叉學科),交叉背景幫助我很多,這也是我后來喜歡學科交叉思維,無論研究,還是教育。”歐陽宏偉說。
2006年,機緣巧合,他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當時是最年輕的醫學教授。“我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優秀的骨科醫生,能治好劉翔、姚明的疾病,后來我發現,教育會比研究更有貢獻。去實現一個教育夢想,是目前來說我的人生里最重要的事。”
于是,2011年,時任浙大基礎醫學院院長的歐陽宏偉,決定籌辦生物醫學專業,并于2012年開始招生。
“當時這個專業是在基礎醫學院下面的。之所以找愛丁堡大學合作,是因為他們是世界醫學的起源,由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培養的醫學教育家創辦了美國五個常春藤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達特茅斯大學)的醫學院,同時,是達爾文的母校,多利羊(世界第一個成功克隆的人工動物)的故鄉。”歐陽宏偉說。愛丁堡大學求學或執教的師生影響人類很多重要的生物醫學進程,如:將清潔消毒引入外科手術的李斯特、將氯仿用于手術麻醉的辛普森、定義白血病的本內特,以及發明試管嬰兒技術的愛德華茲。連接生物學與醫學的跨學科專業
那么,“生物醫學”到底是什么樣的專業呢?是一個新興的連接生物學與醫學的跨學科專業。
生物醫學的目標,主要是運用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等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技術,來探尋和完善人體健康知識,創新人體疾病的預防和診療手段。“個人認為生物醫學專業最酷的地方有:再生醫學技術,腫瘤免疫治療技術,基因編輯技術,腦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等。”歐陽宏偉說。
比如,再生和抗衰老,需要生物學和醫學等多學科交叉,通過研究干細胞技術、生物材料技術和三維打印技術等,合成各種人體器官組織,讓損傷的人體可以像汽車保養一樣換新零件,也可以保持機體年輕健康態。
再比如,腫瘤免疫治療,就是用腫瘤的特異抗原訓練免疫細胞,像警察抓潛伏的壞蛋一樣殺腫瘤,有很多臨床試驗了,以前很多不能治療的病人也能治了,甚至治愈。
2016年,兩校合作升級,成立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同年面向高考直接招生。該學院官方微信上對此專業的介紹是:培養兼具生物學和醫學基礎的生命科學人才,課程內容包括運動生物學和醫學以及信息學等原理與技術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為生物學研究尋找出口,為臨床醫療尋找支撐。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的一個分析報告,揭示了各個行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其中生物醫學類等健康產業,最難被機器人取代。”歐陽宏偉說。學生將“交叉進化”成長
很多人會有疑問,生物醫學?感覺這個專業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這是個錯覺。
“大家都知道生物醫學領域,但大學里只有‘生物學專業’和‘臨床醫學專業’,一直沒有兼具‘生物學和醫學’復合知識背景的專業人才培養。”歐陽宏偉說,常被人們搞混的生物醫學工程一直是工科生培養(在信息學部培養),用工程原理解決醫學問題,比如研發醫療儀器。”
“臨床醫學培養醫院的醫生,生物醫學培養生物醫學研究人才和產業人才。但目前都是生物學專業和動物學專業學生開發醫療用的新技術新產品,這些專業沒有醫學背景會覺得有些挑戰或障礙。”歐陽宏偉說。
而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生物醫學專業特有的復合型核心課程包括:整合生物醫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建立生物體II、微生物與免疫學II、應用生物醫學II、人體系統的整合功能II、發育生物學、人體結構與功能學等。
既然是聯合辦學,師資肯定是國際化的。歐陽宏偉介紹,100%老師具有海外求學及科研經歷,除了全球招聘的杰出全職國際師資,還有合作兩校的兼聘師資,50%為愛丁堡大學多年教學經驗優秀教師,50%浙江大學資深教授(院士、國家千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
歐陽宏偉希望,他們的學生,也都是“交叉融合”的:“我們現在教你的是東方西方的融合,生物與醫學交叉,學會以后可以和其他領域交叉。”所以,學院鼓勵和資助每個學生去海外名校暑期交流、畢業設計和實習機會,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因為你了解了世界名校,你就可以平視世界。”這種“交叉進化”的成長模式,被歐陽宏偉認為是浙大生物醫學專業的一個特色基因之一。
而未來的方向,歐陽宏偉認為有四個:1,走向學界,30-35歲成為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目前急需生物與醫學背景兼具的師資);2、走向產業界,28-35歲成為生物醫學領域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科學家;3、走向支撐崗位,26-30歲成為大學、醫院、高科技生物醫學企業的骨干;4、走向投資或管理界,生物醫學本科教育后在研究生階段學習法律或者管理,成為生物醫學領域的律師、投資顧問和管理人才。
“你看看杭州余杭、下沙等區,生物醫學高科技企業應該占到三分之一強。”歐陽宏偉很是看好專業的就業前景。但目前,還沒有畢業生直接去就業的,總共招生160多人,50多名畢業生全都獲得海外名校深造,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等。
這個領域的大咖,在他看來多到難以羅列:張鋒,美國教授,剛出爐的80后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基因編輯技術,基因治療領域。山中申彌, 日本教授,日本2009干細胞諾獎,再生醫學領域。丁列明,中國企業家,貝達藥業,腫瘤小分子藥物,腫瘤領域……“舉幾個可能大家在新聞上見得比較多的名人,其實生物醫學牛人巨多,因為研究經費多,生物和醫學經費占國家基金委所有學科經費的30%以上,生物醫學領域的大學學院或研究院多,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多,比任何一個專業都多。”歐陽宏偉說。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錢江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