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啟動普惠金融戰略
摘要:建設銀行啟動普惠金融戰略勇擔大行使命,譜寫新時代服務實體經濟新篇章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徐登云) 5月2日,中國建設銀行召開普惠金融戰略啟動大會,提出將普惠金融業務打
建設銀行啟動普惠金融戰略
勇擔大行使命,譜寫新時代服務實體經濟新篇章
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徐登云) 5月2日,中國建設銀行召開普惠金融戰略啟動大會,提出將普惠金融業務打造為建設銀行在新時代背景下應對市場新形勢、新變化的戰略支點,全面推進普惠金融戰略實施,全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普惠金融戰略,是中國建設銀行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部署,踐行國有大行責任,解決社會難點和民生痛點,主動對接市場新形勢新變化而確立的發展戰略。面向小微、雙創、扶貧、涉農等普惠金融群體,聚合運用全行資源,以金融科技為支撐,打造綜合化、集成化、生態化服務平臺,加大信貸等各類資源投入,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金融便利性、可獲得性,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普惠金融打造成建設銀行的戰略高地和業務增長極。
踐行大行使命,開拓藍海市場,普惠金融發展勢在必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實施普惠金融戰略既是國有大行勇于擔當的戰略決策,也是順應經濟發展大勢的適時選擇,更是自身業務拓展的必然需要。
60多年來,建設銀行在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洪流中應運而生、砥礪奮進,在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大潮中應勢而起、發展壯大,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國有大型銀行興行強國之路。尤其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民生領域發展、破解社會痛點難點問題等方面,建設銀行一直以國有大行的格局和擔當,積極支持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普惠大眾、造福百姓、為國分憂。
新時代,建設銀行將小微、雙創、扶貧、涉農等各項業務連接起來,連點成線,由線成面,集眾智、匯眾力,高起點開局,高定位起步,以普惠金融戰略,謀求高質量發展,全面譜寫新時代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篇章。
發展普惠金融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務、社會責任,也有著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建設銀行順應國家戰略導向和經濟發展大勢,在鞏固好傳統優勢的同時,提出普惠金融戰略,進而實行市場調整,拓展戰略腹地與闊地;提出住房租賃戰略,與普惠金融戰略一道,形成戰略縱深;提出金融科技戰略,形成戰略支持。三大戰略融合原有優勢,聯接外部市場,服務社會民生,體現了大國金融重器的使命與擔當。
體制機制先行,產品服務配套,堅實基礎支撐戰略高起點
建設銀行普惠金融戰略是基于良好的業務發展基礎提出的。近年來,建設銀行全面發力普惠金融,在經營體制機制建設、產品服務創新、系統科技運用、服務網絡搭建等方面持續創新,成效顯著,具備了普惠金融戰略化發展的條件。
建立了垂直組織管理模式。2017年4月,建設銀行在大型銀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組建普惠金融事業部。持續將普惠金融服務機構向一、二級分行以及縣域、鄉鎮延伸,已形成總行、分行、支行“三級”普惠金融垂直組織架構。
探索出金融科技支持發展的業務模式。針對普惠金融客戶“缺信息”、“缺信用”等特點,建行借助模型設計、數據積累與系統開發,創新建立起有別于銀行傳統業務的“數據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新模式:首創小微企業評分卡,突破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中的信息、信用“瓶頸”;依托“新一代”優勢,率先實現數據信息集成,精準“畫像”;首推“小微快貸”全流程線上融資,截至2018年4月末,累計為28萬小微企業提供2800多億元貸款支持,贏得廣泛認可。
形成了特色化的產品體系。針對雙創、扶貧、涉農等銀行傳統模式下較難惠及的“長尾”客戶,建設銀行持續探索創新,逐步形成特色化的普惠金融產品體系:依托科技創新中心、創業創新金融中心等專業平臺,整合政府、產學研及各類金融機構的資源和力量,創新“FITO•飛拓”等綜合服務,助力雙創;依托農業龍頭為上下游經銷商、農戶提供信貸支持,依托“善融商務”創新電商扶貧模式,多措并舉推動精準扶貧;創新涉農業務擔保方式,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推出“裕農易貸”、“供銷支農貸”等創新產品,破解縣域農戶、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搭建了線上線下全覆蓋的服務網絡。針對基礎金融服務的薄弱領域,建設銀行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服務渠道,搭建線上線下、快捷便利的“智慧銀行”生態網絡:將普惠金融服務下沉到基層,挖掘網點潛能提升服務能力,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打造“裕農通”服務品牌,在銀行網點尚未覆蓋的縣域,通過“移動金融+村級供銷服務社”,在行政村建設“村口銀行”,打通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在全國設立近9萬個“裕農通”服務點;實施“移動優先”戰略,不斷拓展手機銀行渠道服務功能,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效率。
“普惠金融”+“住房租賃”雙輪驅動,金融科技保駕護航,綜合化服務優勢得到重塑
普惠金融戰略作為建設銀行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住房租賃、金融科技相互支撐,協同發力,共同打造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住房租賃戰略與普惠金融戰略形成了戰略縱深。建設銀行積極響應黨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號召,以市場先行者、引領者、推動者的角色,主動探索多渠道、市場化手段發展住房租賃業務的新模式,為客戶提供一系列住房租賃金融服務和解決方案。積極倡導“長租即長住 長住即安家”的住房新理念。住房租賃業務努力解決“安居”方面的社會痛點,普惠金融則是致力于解決“樂業”方面的社會痛點,雙輪驅動,體現了建設銀行大國金融重器的應有擔當,以及對市場形勢預判的前瞻性和引領性。
金融科技戰略為普惠金融戰略提供了技術支撐,特別是業內領先的“新一代”系統竣工投產,賦予了建設銀行更好支持普惠金融客戶的能力。近年來,建設銀行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精準獲客,“新一代”精準營銷、自動審批,“貸后三大工具”系統智能機控、主動管控風險,已取得顯著成效。依靠內外部數據信息整合直連,依靠大數據技術,依靠系統功能不斷完善,以往困擾銀行的小微企業信息不透明,客戶群體廣、小、雜的難點得到有效緩解,普惠金融業務流程效率不斷提高,成本、風險、收益實現平衡,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已初步打造形成。下一步,建設銀行還將繼續以金融科技為支撐,聚合客戶、接入場景、集成數據,打造面向市場和客戶的普惠金融交易與綜合服務平臺,構建普惠金融新模式、新生態。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