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開2018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
摘要: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 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市召開2018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本報訊 (記者 溫培雅)為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農業生產購機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日前
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 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我市召開2018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
本報訊 (記者 溫培雅)為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農業生產購機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日前,我市召開了2018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貫徹落實省農機局農機補貼會議精神,推動我市農機補貼工作順暢開展。
近年來,我市農機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推動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和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基本要求,提高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支撐;堅持綠色生態導向,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精準高效農業機械化技術,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技術先進農機產品推廣,促進農機工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機作業質量;推動普惠共享,推進補貼范圍內機具敞開補貼,加大對農業機械化薄弱地區支持力度,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切實增強政策獲得感;創新組織管理,著力提升制度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嚴懲失信違規行為,嚴防系統性違規風險,確保政策規范、廉潔、高效實施,不斷提升公眾滿意度和政策實現度。
此次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覆蓋全省所有農業市、縣(區)。耕地面積較小的市轄區可由鄰近市、縣(區)代為實施。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其中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在保障農民購機權益的前提下,鼓勵因地制宜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提升農機作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
補貼資金要求結合本地實際需求情況,將資金細化到市、縣(區),并報省農機局備案。資金分配要向糧油作物種植大縣、農機化薄弱地區和高標準糧田建設任務較重的縣適當傾斜。財政部門要會同農機管理部門加強資金監管,定期調度和發布資金使用進度,強化區域內資金余缺動態調劑,避免出現資金大量結轉。上年結轉的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可繼續在下年使用,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按有關規定處理。
繼續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工作。鼓勵各縣積極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具。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要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機具更新可在機具報廢之前或者同時進行操作。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操作辦法按有關規定執行。鼓勵采取融資租賃、貼息貸款等形式購置大型農業機械。
補貼機具種類是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農業“四優四化”發展等支農重點工作,在中央財政補貼范圍內選擇14大類30個小類61個品目機具列入補貼范圍。各縣區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補貼資金規模,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在省定補貼范圍中選取確定本縣補貼機具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敞開補貼。要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逐步將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需求量小的機具品目剔除補貼范圍。
據悉,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將實行定額補貼,即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原則上在省域內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具體補貼標準按《河南省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執行。補貼額的調整工作一般按年度進行。鑒于市場價格具有波動性,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具體產品或具體檔次的中央財政資金實際補貼比例在30%上下一定范圍內浮動符合政策規定。通用類機具補貼額不超過農業部發布的最高補貼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實行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
會議要求,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密切溝通配合,明確職責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縣級農機管理部門、財政部門,要在本級政府領導下組織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共同做好補貼資金需求摸底、補貼對象確認、補貼機具核實、補貼資金兌付、違規行為處理等工作, 規范操作、高效服務,公開信息、接受監督,加強監管、嚴懲違規,確保把工作做實做好。
責任編輯:w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