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 生態文化相融合 顏值品質雙提升
摘要: 生態文化相融合 顏值品質雙提升——西平縣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打造“花海旅游新城”掃描記者 代建新4月20日,西平縣嫘祖文化苑,來自遂平縣的游客趙
生態文化相融合 顏值品質雙提升
——西平縣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打造“花海旅游新城”掃描
記者 代建新
4月20日,西平縣嫘祖文化苑,來自遂平縣的游客趙盤林夫妻倆帶著孫子,饒有興趣地在這里游玩著。趙盤林一會兒站在嫘祖雕像前仔細地仰視、品味,一會兒來到文化墻前駐足觀看,興致勃勃地走到音樂噴泉廣場感受生態美景。
趙盤林告訴記者,西平縣這幾年城市建設很快、變化很大。嫘祖文化苑臨近107國道,過去是一片地勢低洼、堆滿城市垃圾的荒地,如今已是西平縣特色生態文化游園和縣城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小洪河、引洪河猶如兩條玉帶繞城而過,一棟棟高樓錯落有致,一條條街道干凈整潔,在綠樹縈繞、花團錦簇的城市“綠廊”漫步,讓人感受城在景中、樓在綠中、人在園中,綠水、拱橋、曲徑、小島,猶如身居江南水城。
近年來,西平縣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契機,加大投入、完善基礎,拉大框架、強化支撐,創新機制、精細管理,城市建設管理邁出堅實步伐,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城鄉實現了“顏值”“品質”雙提升,不僅極大改善了西平的發展環境,而且受到了人民群眾廣泛歡迎和積極響應。西平縣先后被評為中國生態魅力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全國創建生態文明標桿城市,省級園林城、衛生城、文明城。
規劃先行明晰路徑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西平縣近年來著眼未來發展,堅持以創新規劃理念、打造城市特色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城鄉規劃編制新思路,提出了打造“花海旅游新城”的縣城規劃總體目標,突出對縣城發展進行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層次規劃。目前,西平縣縣城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按照“四區、三河、六湖、一帶”的城市框架體系總體布局,積極推進老城區、新城區、產業集聚區、特色商業區建設,實施小洪河、引洪河、南城河治理工程,規劃建設龍坑湖、皇坑湖、嫘祖文化苑南湖、仙女湖、鳳鳴湖、羅成湖,打造107國道沿線經濟帶,初步形成了以縣城區為核心、8條城鄉連接線為紐帶、16個鄉鎮為支撐的城市發展新格局。該縣還編制了24項總體規劃、19個專項規劃,形成了總規、詳規和專項規劃配套銜接的規劃體系,明晰了城市發展路徑。與此同時,西平縣按照經濟、實用、綠色的建筑方針,完成城市主次干道和重點區域城市建筑設計,同步開展主色調、外立面、高度、風格等城市設計內容,著力塑造城市建筑特色,打造城市天際線。
特色突出 生態宜居
在推進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新建和改擴建的基礎上,西平縣將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中、點綴到游園場館里。該縣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人文典故、民俗風情,以“中國嫘祖文化之鄉”為依托,建設嫘祖文化苑、嫘祖海棠園、嫘祖服裝城、命名嫘祖大道、建設嫘祖大橋,傳承嫘祖文化。以“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為依托,建設了占地約100畝的冶鐵鑄劍文化園,展現冶鐵鑄劍文化。以柏皇氏故地、韓非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設了近400畝的柏國文化園和法家文化園,做到“以文化城”。
為建設生態水城,西平縣投資近20億元,全面實施小洪河、引洪河、南城河“三河”生態治理工程和幸福渠、龍坑湖、皇坑湖、嫘祖文化苑南湖、仙女湖、羅成湖、鳳鳴湖“一渠六湖”生態建設工程,進一步貫通城區水系,實現河、湖、渠互聯互通,形成循環型水系網絡。小洪河、引洪河治理工程圍繞“防洪、生態、宜居”三大目標,依托西平歷史文化資源,以水、花、橋、路為載體,融合海綿城市建設概念,按照“海棠為主、櫻花為輔、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理念,形成了“一環、三帶、六區、多節點”景觀布局,打造了“兩岸綠樹成蔭,堤岸海棠飄香”的花海新城優美環境。
西平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樹立“以綠蔭城”的理念,堅持不懈開展城區綠化美化、村鎮綠化彩化、農田林網完善、廊道綠化提升等林業生態建設,在全縣掀起植樹造林熱潮。目前,已完成了人民廣場、寶嚴寺公園、嫘祖文化苑、西平生態園、嫘祖海棠園建設,“兩河”沿岸的冶鐵鑄劍文化園、法家文化園、柏國文化園、誠信文化園等七大主題游園基本建成,完成了“兩河”治理、人民廣場、南城河及城河公園等綠化工程,使城區綠化覆蓋面積1290公頃、綠地率3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4平方米。
產城融合 以業興城
近年來,西平縣投入資金3億元,推進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成主干道5000米,金鳳大道下穿京廣鐵路涵洞工程全面建成通車,集聚區東西連成一體,全區形成了“八縱六橫”的路網框架和“五網”覆蓋體系,努力打造4個產業集群。即以嫘祖服裝新城為依托,打造服裝生產產業集群,已入駐歌錦服飾、華之諾服飾等40家服裝知名企業;以畜牧機械產業園為依托,打造農牧機械制造產業集群,已入駐法國新技、荷蘭多賽、西班牙艾可凡、河北大財納、金牧人、華鼎電氣、瑞航農牧、宏盛農牧、萬華農牧設備等歐洲及國內知名農牧設備生產企業;以光電產業園為依托,打造光電產業集群,已入駐嘉音美電子、泗恩喜電子、景瑞德照明等企業;以中原食品機械產業園為依托,打造食品機械產業集群,已入駐溫州科信、瑞安臺隆等12家企業,形成了“一區四園”,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目前,西平縣產業集聚區內有省級研發中心2個、市級研發中心6個。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企業眾創空間“河南眾陽眾創空間”。縣產業集聚區已入駐規模以上企業17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3億元,增速16.66%;工業總產值184.04億元,增速16.91%;增加值總量60.27億元,增速20.71%;從業人員31000多人。2017年,西平縣產業集聚區先后被評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等。
精細管理 文明和諧
城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西平縣近年來著力構建管理、執法、服務“三位一體”的“大城管”格局,積極推行綜合執法,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動管理力量向街道、鄉鎮、社區延伸,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成立了西平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先后集中開展了早市和夜市專項治理、占道經營治理、戶外廣告治理、“城區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動” 等專項治理活動,重點對非法運營的三輪車進行集中整治,解決多年來城區三輪車泛濫的問題,保證了交通秩序安全暢通。持續開展了“垃圾不落地、西平更美麗”大型公益活動,持續提升城市居民文明新理念。
為提高城市環境衛生水平,西平縣投入680萬元購置了大型道路真空干掃車、高壓沖洗車、洗掃車、垃圾清運車等,極大地提升了作業功效,提高了城市環衛保潔精細化、機械化水平,城市道路清掃保潔率達100%,機械化清掃率在80%以上,同時做好日常保潔,實行一日三清掃制度,確保了垃圾日產日清,垃圾密閉清運率達100%。
西平縣還積極整合資源,創新機制,積極推進數字化城管系統建設。投資680余萬元,建成與縣公安110聯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形成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位,溝通快捷、反應快速,處理及時、運轉高效”的管理格局。
西平縣委書記聶曉光說,今后,西平縣委、縣政府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緊緊抓住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示范縣的機遇,以建設“花海旅游新城”為目標,以“四城聯創”為載體,以滿足群眾對美妤生活的需要為根本,努力為人民群眾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環境。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