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上學漏洞怎樣堵
摘要: 原標題:冒名頂替上學漏洞怎樣堵4月21日,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紀委、監察委公布學籍頂替事件調查處理結果。這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事件雖已有調查處理結果,但是,社會公眾對此
原標題:冒名頂替上學漏洞怎樣堵
4月21日,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紀委、監察委公布學籍頂替事件調查處理結果。
這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事件雖已有調查處理結果,但是,社會公眾對此事的思考并未停止。在不少評論人士看來,究竟該如何防范此類事件的發生,這一問題也是亟須回答的。
“冒名頂替事件一旦發生,對于各方各有關部門的信譽都會造成一定影響,但主要影響的還是被頂替的人。關于冒名頂替上學,我認為關鍵是相關部門應該將自己的工作做好,盡到應該盡的責任,這樣就能減少這一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過去發生的一些冒名頂替上學事件,暴露出了招生考試工作存在的漏洞以及權力介入招生考試過程為違法違規行為打開方便之門。要通過冒名頂替上學事件,反思現在招生工作的漏洞,然后充分運用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堵上漏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冒名頂替上學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有效治理,主要原因在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學生遷移戶口、辦理檔案方面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電子信息系統。因此要冒名頂替上學就變得比較困難。”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
熊丙奇認為,為了讓整個招生考試工作更加公平,要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先進的技術手段,信息公開力度也大大增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冒名頂替的空間。這也表明,招生考試工作的漏洞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理的,為今后招生考試改革指明了方向。
“荊高峰事件發生在多年以前,放眼將來,我相信發生這種事情的幾率會減小,因為過去主要靠人工審核學生檔案,現在都通過網絡,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很容易發現冒名頂替的情況。”儲朝暉說。
“這類事情都發生在多年前,不是單一個案。現在,我們的監管更嚴格,依法行政更規范,從制度層面來講,預防發生冒名頂替上學現象的制度更嚴密。這種冒名頂替的事情,以后發生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小。”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支振鋒說。
支振鋒認為,一方面要從黨紀政紀、行政機關工作流程、依法行政等方面不斷努力,預防、杜絕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很多工作都是通過電子技術、互聯網展開,與以前相比也會更加規范,在很多環節上避免了人為干預的可能。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發生冒名頂替上學事件的幾率大大減少,但類似事件為何發生?這一根源問題也值得反思。
“權力為何會如此動足腦筋去突破規則,這背后究竟有多大的收益?冒名頂替上學發生的一個現實背景是,一個沒有達到學校錄取標準的學生,通過考試作弊、冒名頂替進入了一所學校,可以順利拿到學校的證書,獲得今后工作發展的通行證。”熊丙奇說。
熊丙奇認為,這或許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就業中看重學歷而不看重能力;學校重視招生把關,卻不重視質量把關。這種觀念引導大家將關注點集中到學校的招生環節,試圖“畢其功于一役”。
“如果在培養過程中堅持教育標準,有嚴格的淘汰機制,實行‘寬進嚴出’或者‘嚴進嚴出’;如果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不看重學歷,而重在考察應聘者的能力與素質。那么,冒名頂替進入學校之后,也很難達到學校的培養標準,極有可能被淘汰;即便畢業,由于本身能力、素質不過硬,也無法找到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去‘冒險’搶奪學校入場券呢?”熊丙奇說。
熊丙奇認為,當前,用人機制需從“學歷標準”轉為“能力標準”,推進社會從“學歷社會”轉向“能力社會”,要促使學校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建立淘汰機制。這樣的就業環境和教育環境,才能讓受教育者有健康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才有可能在加強權力的監督中,建立健康、公平的教育秩序。(記者 杜曉 實習生 劉潔瓊)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