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發展特色產業促農增收
摘要: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王付云)陽春三月,走進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藍天白云下,青苗綠樹間,小麥在抽穗,油菜花迎風招展,桃花含苞待放。“過去種瓜都是在大
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王付云)陽春三月,走進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藍天白云下,青苗綠樹間,小麥在抽穗,油菜花迎風招展,桃花含苞待放。
“過去種瓜都是在大田里,現在種瓜在溫棚里,用繩吊起來,即通風又透光,產量不但增加,而且非常好管理。”
在四季豐合作社,20多畝溫棚內,10多名群眾在忙著定植瓜苗,看到眼前的忙碌景象,四季豐合作社理事長曹志軍非常感慨。
如今,該辦事處以農技推廣服務為抓手,逐步提高農業生產方式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和組織化水平,探索提升農業資源率、勞動生產率、投入產出率和提供農技推廣服務的新途徑,啟動了農業發展的“新引擎”。
民營農業科技示范園逐步發展壯大。在富成葡萄種植合作社、董艷啟獼猴桃種植合作社、果園廣明葡萄種植合作社、老任葡萄采摘園、四季豐合作社引領帶動下,該辦事處規模種植葡萄、獼猴桃、黃金梨等特色種植產業新增種植面積已達600畝,群眾年均收入1萬多元。尤其是范胡村的四季豐合作社,種植的溫棚富硒“賽哈密”甜瓜色白、肉紅、甜度高,上市后非常受消費者喜愛,每公斤3元以上。
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成為新常態。過去,南蔗北移是不能想象的事,在技術人員的探索下,該辦事處采取施肥、控水、地膜覆蓋相結合,成功把甘蔗引進到了河南本地種植,畝產值1萬多元。今年開春,在汝河和臻頭河沿岸種植甘蔗的農戶有30多戶。
地膜覆蓋優質花生是一大優勢種植業。去年,該辦事處種植花生13200畝,在陰雨連綿的情況下,經過技術指導,地膜覆蓋花生比傳統的花生種植提前收獲,獲得了較好收益,畝均收入達1600 元,畝產值比傳統種植花生提高20%。同時,通過農業技術的支撐,引導群眾規模發展花生,實現了南部6個村優質花生種植全覆蓋。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