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焦慮的四種方式
摘要: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麥舜翩 “人們保護自己、對抗焦慮的方式主要是4種:愛、順從、權力和退縮。”這句話出自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妮于1937年所寫的《我們時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麥舜翩
“人們保護自己、對抗焦慮的方式主要是4種:愛、順從、權力和退縮。”這句話出自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妮于1937年所寫的《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霍妮認為,她所處的時代到處隱藏著敵意,每個人都充滿了對不安全感,進而導致焦慮。雖然跨越了大半個世紀,但書中關于時代與人心的描寫放在今天來看仍有現實意義。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時代到來,社會生活方式受多元文化影響,人們的觀念習慣變得紛繁復雜;而人性固有的排異心理驅使不同群體互相歧視、互相攻擊。為了保護自己、抵抗焦慮,我們會用很多方式,這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度了、走偏了,就會誤入歧途。
歧途一:對愛的渴求變為苛求
缺乏安全感的人會試圖通過愛去獲得安全。他們確信:“如果你愛我,你就不會傷害我。”但愛情本來就不是永恒不變的完美關系,兩人的碰撞磨合必定會導致誤會和傷害。
對愛抱著過高期待的人可能陷入惡性循環:不安全導致要求過高,要求過高導致傷害,傷害又導致安全感更不足。反觀我們如今社會,恐婚的、只追星不戀愛的、公主病的、腳踏幾只船的,無一不映射出時代愛無能的特征。
歧途二:毫無原則順從
這里的順從可能是對傳統、宗教、權威的順從,也可能是對一切無原則的順從。這些人的想法是:如果我放棄自己的原則,我就不會受到傷害。我們常常在社會新聞中看到有的女性被低俗的婚鬧羞辱卻不敢反抗,看到一些研究生被導師使喚做各種私人雜事也只是默默忍受,寧可選擇自殺也不敢反抗。旁人也許無法理解,但確實有一部分人,焦慮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愿意付出一切代價去順從他人以獲得保護。
歧途三:瘋狂追求金錢權力
雖然我們的經濟在發展,生活條件一直在改善,但人們對財富地位的追求更甚于往昔。權力、聲望、財富這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越來越成為人們心中首要的目標。這樣的追求似乎是無止境的。因為“貧窮會限制我的想象力”“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在這場追逐競賽中人人都在爭奪控制局面的制高點,害怕成為被支配的炮灰。社會焦慮放大了個體對落后的恐懼,于是大家都在不斷往前趕,沒有人敢停下。
歧途四:逃避競爭,選擇退縮
在金字塔式結構的社會里,成功注定只會被少數人擁有。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退敗下來的部分人會轉而逃避競爭以緩解自己的焦慮。時下流行的“佛系”思潮以及“喪文化”都很好地印證了書中的見解。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改變命運的艱辛,年輕人漸漸對人生形成一種半放棄的態度。面對一切,他們最愛說三句話:“可以”“都行”“聽你的”。在他們看似平和的態度背后,同樣隱藏著時代帶來的社會焦慮。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焦慮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的常態。雖然適當的焦慮能夠幫助我們克服惰性,保持前進的動力。但同時我們需要一顆清醒的心,時時停下審視眼前,避免被太多繁雜的聲音掩蓋了自己內心真正的呼喊。成功不是幸福的唯一標準,情愛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好處是,我們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明白每一步都是自我的選擇,負起自己的應有責任,我們終能不畏艱險,有所突破。▲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