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蒲公英 放飛致富夢
摘要: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陳遠志 文/圖 機械收割蒲公英。汪正是泌陽縣楊家集鎮汪莊人。2013年,在外地積累了一定經驗和資金后,他回到家鄉辦起了正泰農業合作社。2017年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陳遠志 文/圖
機械收割蒲公英。
汪正是泌陽縣楊家集鎮汪莊人。2013年,在外地積累了一定經驗和資金后,他回到家鄉辦起了正泰農業合作社。2017年,他和朋友到河北、安徽考察后,選定了種植蒲公英作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項目。
剛開始種植的時候,村里的人包括家人都不支持汪正,認為他這是瞎折騰。但這沒有阻擋汪正前進的步伐。他堅信只要下定決心,朝著目標努力,就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汪正告訴記者,蒲公英全身是寶,既能加工成藥材、茶葉出售,還能當蔬菜直接食用。種植蒲公英不用怎么管理,第一年撒下種子后,它會自己繁育,每年從3月到11月都可以收割,像割韭菜一樣,收入很可觀。但是,蒲公英不能施肥、打藥,尤其要注意幼苗時期的除草問題,千萬不要讓野草吞噬了幼苗。
目前,該基地種植蒲公英60多畝,除供應本地市場外,還遠銷安徽、湖北等地。基地采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不少貧困戶致富。村民在這里收割蒲公英,每天可掙100多元錢,此外,可以照顧孩子和老人,還不耽誤干農活。
汪正種植蒲公英致富的消息不脛而走,不少地方組團來考察種植經驗。“基地的蒲公英鮮葉每年收5茬到8茬,加上采摘的種子,每年每畝可收入萬元。每天都有外地客商和有種植意向的群眾打來電話咨詢,還有不少外地人來考察。” 汪正興奮地說。
致富不忘鄉親。今年,汪正決定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計劃發展到200畝,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讓村民從種植蒲公英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讓蒲公英種植真正成為帶動百姓致富的門路。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