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新法生成“真正隨機”的數字
摘要:原標題:量子新法生成“真正隨機”的數字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官網消息,該機構研究人員在1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
原標題:量子新法生成“真正隨機”的數字
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官網消息,該機構研究人員在1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生成由量子力學保證的隨機數字。新技術超越了此前獲得隨機數字的所有方法,得到了“真正的隨機數字”,有助增強密碼系統的安全性。
隨機數字非常有用,它每天被使用數千億次來加密電子網絡中的數據。但采用傳統系統生成的數字不可能是真正隨機的,因為傳統的隨機數字由軟件和設備生成,這些軟件和設備“先天不足”,且易受“噪音”等因素的影響,這意味著它們的輸出無法達到真正的不可預測。
NIST數學家彼特·比爾霍斯特進一步解釋說:“諸如翻轉硬幣之類的情況似乎是隨機的,但如果能看到硬幣確切的下落路徑,最終結果也是可以預測的。因此,很難保證給定經典來源真正不可預測。量子力學在產生隨機性方面表現更好,量子隨機是真正的隨機,因為對處于‘疊加’狀態的量子粒子進行測量,得到的結果基本上是不可預測的。”
在最新研究中,NIST的科學家在被稱為“貝爾測試”的過程中,利用激光產生的光子生成了隨機數字。該方法使用強激光照射在特殊晶體上,晶體將光轉換成糾纏的光子對,測量這些光子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真正隨機”的數字。他們嘗試了55次、110次、210次貝爾測試,每次用光子產生兩個數字位(0和1),并從中提取出了1024個“真正隨機”的數字位,這些數字為0和1的概率幾乎一模一樣。
其他研究人員以前也曾使用貝爾測試來生成隨機數,但NIST的新方法首次彌補了貝爾測試中的“漏洞”,這些漏洞使非隨機數字看起來隨機。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