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充電難
摘要: □晚報首席記者高琳琳晚報記者蘇 莉 文/圖在一些老舊小區,隨處可見給電動車充電的電線和插座。本報訊 買了電動汽車,開著感覺和普通汽車差不多,但是充電與加油相比,似乎
□晚報首席記者高琳琳晚報記者蘇 莉 文/圖
在一些老舊小區,隨處可見給電動車充電的電線和插座。
本報訊 買了電動汽車,開著感覺和普通汽車差不多,但是充電與加油相比,似乎就要困難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是必然趨勢。記者昨日走訪時發現,市區一些老舊小區,電動車輛最大的問題就是充電難,不少車主都為充電頭疼。
市民 小區車輛充電難
在市解放大道西段瑞達小區采訪時,記者看到,每個樓道口都貼有《關于規范小區業主電動車輛充電的通知》,提醒大家不要在樓道里給電動車充電。雖然貼有通知,但在一樓的配房窗戶處,記者仍然看到許多插座裸露在外,有車輛正在充電。
既然不安全,為何還有人在樓下給車輛充電呢?小區一些住戶稱,主要是因為小區的配房門和過道過窄,一般的電動自行車還可以推到配房里充電,但電動汽車根本進不了屋。而且小區建設較早,沒有配套的充電樁,居民只好從自家的配房里扯出電線給車輛充電。
市民張先生最近在為汽車充電問題而郁悶。他說,小區里有充電設備,但是他購買的電動汽車電流很強,第一次充電就把設備燒壞了。后來他購買了一根專用電線從樓上拉下來給車輛充電,遇到刮風下雨還擔心發生事故。
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她所住的小區車棚里放不下電動汽車,而且里面也沒有可以充電的地方。李女士說,有些住戶直接把小型電動車通過電梯推到樓上充電,十分麻煩。
現場“空降”插座隨處可見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市文化路中段的文化小區。由于建設年代較早,這里沒有專用電動車停放場地,私拉電線現象普遍。記者在小區內轉了一圈兒,10多根電線連著插座從居民家中拉出,有的從二樓,有的從四樓一直拉到電動車旁。還有一些電動車已經騎走,充電器和插座卻放在一樓窗戶上,或者放在果皮箱上。
看著這10多根電線在空中搖曳,住戶王先生十分擔心:“要是電線斷了引起火災,那可怎么辦?”
在市駿馬路中段的沿溪小區,一些電動車停放在樓道內,居民簡單地在墻壁上固定個插座就給電動車充電。
在市交通路中段驛城新村小區,也有不少電線連著插座從居民家中拉出。電線裸露在外面,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已褪色、老化。
在市駿馬路君苑小區,記者看到,一些電線從七樓扯下來,插座簡單固定在一樓墻根。還有一些住戶將墻體打一個洞,把電線從洞內穿出來給電動車充電。
昨天上午,記者走訪了市區的10多個小區,發現大部分老舊小區存在亂扯電線給電動車充電現象。
問題改造有難度
電動車已成為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但面臨著停車難、充電難的問題。電動汽車停放問題容易解決,但充電設施不配套,給住戶帶來很大困擾。“希望小區給電動車建專門的停車場所,并配備充電設施。”許多市民在采訪中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每到晚上,樓梯口前就停滿了電動車,住戶私自拉的電線和插座到處都是,還有人從樓上接線下來充電。”市區一家物業公司的負責人李先生表示,電動車充電問題一直存在,但小區缺少資金,一直沒修建可充電車棚。而且小區住戶意見不統一,籌集資金十分困難。
目前市區電動車保有量多,充電十分困難,主要是受資金和場地的限制。“充電難主要發生在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缺少改造資金。”李先生說,除此之外,一些老舊小區面積狹小,缺少集中搭建停車棚、配備充電設施的條件和基礎。
如何破解電動車充電難是廣大市民、物業、社區及相關部門共同關心的話題,解決這一難題還需從多方面入手,多方合作,形成統一管理。只有物業管理完善、市民素質良好,才能真正破解電動車充電難的問題。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