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愛寫別字?
摘要: 王羲之《蘭亭集序》宋拓本中的一頁。最近有專家撰文指出,《蘭亭集序》里別字甚多,共有6個,其中“覽”誤作“攬”出現兩次,那就是7個。全文320多個
王羲之《蘭亭集序》宋拓本中的一頁。
最近有專家撰文指出,《蘭亭集序》里別字甚多,共有6個,其中“覽”誤作“攬”出現兩次,那就是7個。全文320多個字,如果按6個別字算,其別字率是1.85%;如果按7個來算,則提高為2.16%云云。
結論是,王羲之老先生,到目前為止,毫無疑問地戴定“別字最多的作者”的桂冠了。借用清朝的頭銜,他算是寫別字的“鐵帽子王”。
這一頂沉重的大帽子建議緩戴。理由有兩條,首先是其中有些字情況特殊,例如那個“別”了兩次的“覽”,應該是為了避諱才寫成“攬”的。王羲之的曾祖名叫王覽,《晉書》卷三十三有傳,謂“咸寧四年卒,時年七十三,謚曰貞。有六子:裁、基、會、正、彥、琛。”其中的老四王正,是王羲之的祖父。彼時講究避家諱,不能直接提到直系尊長的名諱。陳垣先生說:“民國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書當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須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謂避諱。”他又說:“其流弊足以混淆亂古文書,然反而利用之,則可以解釋古文書之疑滯,辨別古文書之真偽及時代,識者便焉。”(《史諱舉例·序》)王羲之為避用“覽”字,遂代之以“攬”。這種因避諱而形成的別字,過去很常見。
曾有學者認為《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寫的,真偽之爭一度引發軒然大波,其余波至今尚未完全消失。從“覽”被寫成“攬”這一點看去,有利于不偽一說。當然,如果堅持說偽,也可以解釋為作偽者水平極高,甚至已經考慮到王羲之行文之際須避家諱一事了。
其次,《蘭亭集序》中另5個“別字”,其中有些可能并不“別”,例如“怏然自足”未嘗不可通,未必就是“快然自足”之誤。另外可能還有馮承素等臨摹者因形近而致誤之字。臨摹者當然是水平很高的人,但他要尊重所臨之本,而該本有模糊不清之處,只得以意為之依樣畫葫蘆地摹寫下來,而這樣一來便容易產生問題。當然,王羲之本人也可能隨手寫了幾個別字。
總之,這里面有種種復雜的情形。為慎重起見,最好不要急于下一個王羲之乃“別字最多的作者”這樣恐怖的結論,更不必急于給他戴上“別字大王”的鐵帽子。
(據《文匯報》)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文匯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