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縣扶貧車間村頭建 主婦就業奔小康
摘要:本報訊 (記者 張承訓 通訊員 宋超喜)穿過一片盛開的油菜花田,走進新蔡縣龍口鎮龍口村扶貧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穿針引線、踩動腳踏板……工
本報訊 (記者 張承訓 通訊員 宋超喜)穿過一片盛開的油菜花田,走進新蔡縣龍口鎮龍口村扶貧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穿針引線、踩動腳踏板……工人們正忙著縫制一件件新衣。
“我腿有殘疾,兩個孩子都在上學,沒法到外地打工,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活干,每月能掙2000多元,日子越過越好了。”
像賈書煥一樣,龍口村的扶貧車間吸納了本村及姚莊、范莊等周邊村的貧困戶來務工。
一個個扶貧車間托起了一個個家庭的致富夢想。在該鎮張吳莊服裝扶貧車間,貧困戶謝紅麗興奮地說:“扶貧車間建在了村頭,讓俺既照顧家庭又不耽誤掙錢,真是建到俺心坎兒里了。”謝紅麗的丈夫患有肢體殘疾。幾年前,在外打工的她放心不下殘疾的丈夫、上學的孩子,無奈回到了家。村里有了扶貧車間,讓謝紅麗看到了希望。有活干、有錢掙了,她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新蔡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龍口鎮黨委書記李振南告訴筆者,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龍口鎮注重用好精準扶貧政策、搭建產業發展平臺,鼓勵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投資助力脫貧,把扶貧車間建在貧困村村頭。目前,全鎮已創辦以加工服裝、汽車座墊等產業為主的扶貧車間9個,貧困鄉村的生產生活面貌明顯改善。
踏訪新蔡縣鄉村,一個個嶄新的扶貧車間格外醒目。在韓集鎮大秦莊帽子加工扶貧車間,工人們趕制一批發往三亞的西部牛仔帽、旅游帽。企業老板張新旺以前在浙江臺州市務工,得知縣里統一規劃建設扶貧車間,土地資金都有優惠政策,張新旺決定返鄉創業。去年冬季,他的扶貧車間投入使用,投產以來,不僅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還讓貧困群眾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扶貧車間建村頭,脫貧路上有奔頭。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新蔡縣精準發力,扶到點上,扶貧車間對貧困村應覆盡覆。全縣開工建設了193棟扶貧車間,其中政府投資5543.5萬元建設163棟,企業自建30棟。貧困車間產權移交村委,用于發展村集體產業,資產收益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已投入使用109棟,招引了一批戶外藤編、玩具、服裝、汽車座墊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吸納就近就業3900余人,其中家庭主婦有3800多人,貧困人口1355人。家庭主婦們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實現了脫貧增收奔小康和企業持續發展雙贏。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