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給火星來一次CT掃描
摘要:原標題:“洞察”號:給火星來一次CT掃描 “洞察”號火星車藝術效果圖圖片來源:NASA 火星上有地震嗎?地震的英文是Earthquake,火星震如果
“洞察”號火星車藝術效果圖圖片來源:NASA
火星上有地震嗎?地震的英文是Earthquake,火星震如果真的存在,是否該稱其為Marsquake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稱,打算充分滿足科學家們的好奇心,他們計劃在今年5月至6月的窗口期,派遣“洞察”號火星車前往火星,開展火星地殼、地幔和巖心等的地質學調查,對那里發生著哪些地質活動一探究竟。預計“洞察”號最早11月可以登陸火星表面。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洞察”號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德爾特說,地震學揭示了地球數十億年來的地質運動歷史,火星作為巖石星球,也一定保存著其誕生時期的早期歷史痕跡。“就像毛毛蟲一定會變成蝴蝶,我們希望利用地震學了解整個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為火星來一次CT掃描
當巖石開裂或移動時,會發出在整個行星上反彈的地震波。這些波穿過不同的地質材料,以不同的速度行進。
“洞察”號火星車上的SEIS(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地震儀,可以測量這些地震的大小、頻率和速度,為科學家提供通過不同材料的多維數據。
地震儀就像能夠拍攝行星內部圖像的相機,這樣做有點像對星球進行一次CT掃描。
火星的地質記錄包括較輕的巖石和礦物。通過分析這些材料的分層,科學家可以解釋,為什么一些巖石行星變成了“地球”而不是“火星”或“金星”,這對了解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位置至關重要。
給火星內部拍個“快照”
每當火星發生地震時,“洞察”號就會獲得一個深部“快照”。團隊估計,在任務過程中,可以獲得幾十次到數百次的地震“快照”。
“起初可能只有一張模糊的照片,但隨著我們看到的地震越多,火星深部情況將被描繪得越來越清晰。”班納德爾特如是說。
遺憾的是,只能在“洞察”號著陸的那個位置來考察火星,要知道,地球上的地震學研究大多數都是從多個臺站進行測量。這對科學家是個挑戰,唯一點位的地震儀提供的數據,將被科學家以創造性的方式解析出來。
月震帶來的啟示
回想當年,“阿波羅”計劃包括四個月球地震儀。宇航員通過發射爆炸物產生震動,測量到了月表以下大約100米處的地震波。他們還將火箭的上面層墜入月球,造成的震動讓儀器能夠探測到月球地殼層。此外,他們還檢測到成千上萬次月球和隕石的撞擊。
上世紀70年代末,“維京”號火星車試圖在火星上進行地震學研究。但那些地震儀位于著陸器的頂部,跟隨火星車在風中搖擺。“人類沒有做過真正意義上的火星地震學研究。”班納德爾特說。
現在,“洞察”攜帶的鉆頭將深入地表以下,風力、壓力和溫度傳感器將允許科學家排除由天氣引起的震動“噪音”,綜合這些真實數據,將提供出最全面的地質“快照”。
“洞察”號項目是NASA“發現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管理。執行“洞察”號項目的是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并測試了航天器。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