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疊紀生命滅絕關鍵因素證據找到
摘要:原標題:二疊紀生命滅絕關鍵因素證據找到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中,首次系統測定了全球二疊—三疊界線的“金釘子”剖面——中國浙江煤山剖面的鋰同位素組成,并通過動態模型計算,重建了這一重大地質歷史時期海水的鋰同位素組成及其變化趨勢。研究顯示,迅速增強的大陸風化作用導致海水組成的變化是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重要環境因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3月26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距今約2.52億年的二疊/三疊紀之交發生了地質歷史時期最為嚴重的全球生物集群滅絕事件,在很短時間內造成了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滅絕,其原因一直存在巨大爭議,科學家曾提出天體撞擊、大規模火山噴發、海底可燃冰的快速分解、海水缺氧等多種假說和解釋,但具體的驅動機制和環境因素目前尚未形成統一認識。
研究表明,在滅絕事件發生前夕,海水的鋰同位素組成發生了顯著降低,這一特征一直持續到早三疊世初,指示了當時快速增強的全球性大陸風化作用。沈延安介紹說,迅速增強的大陸風化作用能夠將地表巨量的離子和營養鹽輸送至海洋,從而引發海水的富營養化和海洋酸化,進而導致海水缺氧、透光帶降低,這一效應積累到海洋生命所能承受的閾值后,最終引發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并造成二疊紀末生命在短時間內大量滅絕。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