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顆繞褐矮星旋轉的巨行星現身
摘要:原標題:首顆繞褐矮星旋轉的巨行星現身 藝術構想圖:一顆巨行星圍繞褐矮星(右)旋轉。圖片來自網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6日報道,借助微引力透鏡效應,一個國際天文學
藝術構想圖:一顆巨行星圍繞褐矮星(右)旋轉。圖片來自網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6日報道,借助微引力透鏡效應,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一顆新的巨行星,圍繞位于銀河系凸起處的一顆褐矮星旋轉。研究人員稱,這顆名為“OGLE-2017-BLG-1522Lb”的系外行星,可能是首顆圍繞褐矮星旋轉的巨行星,新發現有助進一步揭示行星的形成機制。
當我們觀測遙遠的恒星時,如果中間有其他恒星或行星穿過,這些過客(透鏡天體)的引力作用,會像凸透鏡一樣將光線匯聚,導致被觀測的恒星亮度增加,這就是微引力透鏡效應。
微引力透鏡技術對天體的質量非常敏感,特別是那些“體重”較輕,且在“雪線”之外圍繞相對暗淡的主星(如褐矮星等)運行的行星。從“雪線”向外遠離恒星的地方,氣體分子開始凝聚,行星逐漸形成。在“雪線”之外的軌道上,會出現最活躍的行星形成現象,所以此類行星頗受天文學家青睞。
2017年8月7日,位于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的1.3米口徑華沙望遠鏡,通過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捕捉到了OGLE-2017-BLG-1522微引力透鏡事件。隨后,來自OGLE協作組和韓國微引力透鏡望遠鏡網絡(KMTNet)協作組的科學家對此進行分析,發現了一個由巨行星環繞一顆褐矮星組成的系統。盡管該巨行星時標相對較短,僅為7.5天,但高頻率的測量實驗發現了行星的明顯擾動。時標用于描述微引力透鏡事件信號的長短,透鏡天體的質量越大,時標越長。
研究表明,OGLE-2017-BLG-1522Lb的質量約為木星質量的75%,在距主星約0.59個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為1.5億公里)的軌道上旋轉;主星可能是質量為木星質量46倍的褐矮星,可能性為75%。天文學家強調稱,OGLE-2017-BLG-1522Lb可能是首顆圍繞質量與行星相當的褐矮星旋轉的巨行星。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