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城市雙修求實效 宜業宜居西平城
摘要:城市雙修求實效 宜業宜居西平城——西平縣2017年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紀實記者 丁振 通訊員 胡軍華 文/圖這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千年古縣,這是一座區位優
城市雙修求實效 宜業宜居西平城
——西平縣2017年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紀實
記者 丁振 通訊員 胡軍華 文/圖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千年古縣,這是一座區位優越、活力迸發的魅力城市,這是一片資源豐富、生機盎然的沸騰熱土。
2017年,西平縣抓住省委、省政府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歷史性機遇,以“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為基點,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根本,加大投入力度,城市建設管理邁出堅實步伐,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呈現了秩序優良、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美麗城市形象,先后被評為中國生態魅力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全國創建生態文明標桿城市、省級園林城、衛生城、文明城……省委主要負責人2017年9月到西平調研時,對西平縣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科學謀劃 勾勒魅力新圖景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先導和靈魂。
西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規劃工作,成立了高規格的領導小組,堅持以創新規劃理念、打造城市特色為切入點,提出了打造“生態宜居地,花海旅游城”的縣城規劃總體目標。
該縣按照“四區、三河、六湖、一帶”的城市框架體系總體布局,聘請國內頂級團隊編制完成了城鄉總體規劃、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總體設計和重點區域的城市設計等42個專項規劃,形成了總規、詳規和專項規劃配套銜接的規劃體系,縣城新區、老城區、產業集聚區綜合發力,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
注重雙修 打造生態宜居城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
西平縣委、縣政府把科學謀劃項目作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基礎和前提,先后召開會議30多次,對2017年和今后3年的城市建設項目反復進行論證,初步篩選了城市道路橋梁建設、供水節水、污水處理、綜合管廊、垃圾環衛、園林綠化等23大類涉及各個領域項目156個,工程概算約302.2億元,在這些項目中涉及民生和城市雙修項目共150個,占項目總數的96%。
項目謀定吹響了城市建設的沖鋒號。該縣四個班子全員上陣,“5+2”、“白加黑”、“晴加雨”成為西平廣大干部的工作常態。在“加快”和“率先”的節奏中,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也被點燃,一場高品質城市建設的攻堅戰在柏國大地迅速掀起。
——“以水潤城”,生態建設繪藍圖。投資近20億元全面實施小洪河、引洪河、南城河“三河”生態治理工程,規劃實施“一渠六湖”治理工程,貫通城區水系,實現河、湖、渠相互連通。
——“以綠蔭城”,綠化工程添新景。至目前,累計投入創森資金1.6億元,完成綠色通道1.9萬畝,完成城鎮社區和村莊綠化、美化16個,新建完善農田林網防護林面積34.4萬畝,完成義務植樹376萬棵,共栽植各類樹木2600多萬棵。
——“以亮綴城”,明亮工程照民心。立體亮化效果,把西平點綴得晶瑩透明,美輪美奐,令人心曠神怡。
——“以文化城”,文化特色增神韻。以“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和“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為依托,建設了占地面積約100畝的冶鐵鑄劍文化園和近400畝的柏國文化園及法家文化園。
——“路橋暢城”,縱橫相連架心橋。投資5.2億元新建改造8座跨河橋梁,西平大道、鳳鳴路、新洪路跨洪河橋、譚店橋等6座已通車。
——“以產興城”,融合發展尋跨越。投入資金3億元加強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傾力打造了服裝生產產業、農牧機械制造產業、電力設備產業集群、食品機械產業集群等,被評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當下,農民工返鄉創業成為熱潮,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成為新時代新農民的新觀念,已在當地招工20000多人。
補齊短板 關注民生重提質
為補齊老城環境短板,徹底整治背街小巷,該縣財政投資1億元對城區16條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治理,徹底解決了背街小巷道路破損、無下水道、無路燈、雨天積水等問題,通過綠化、美化、硬化、亮化,讓背街小巷成為了民心小巷、幸福小巷。
為補齊教育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該縣在新城區建設中,第六中學、第八中學相繼投入使用,徹底解決城區大班額現象。
為補齊衛生醫療短板,該縣積極為群眾看病難尋求良策,新中醫院搬遷、婦幼保健院擴建項目等實施,有效緩解了群眾就醫難題。
為補齊城市形象短板,該縣加快推進城市升級改造,投資6.8億元完成“兩河”治理和人民廣場、寶嚴寺公園等綠化工程,嫘祖文化苑、西平生態園、嫘祖海棠園正扎實推進。“兩河”沿岸的冶鐵鑄劍文化園、法家文化園、柏國文化園、誠信文化園等七大主題游園基本建成。強力推進實施南城河1.7公里景觀改造工程,配套建設102畝的南城河公園,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現在的民心河,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1290公頃、綠地率達3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1.4平方米。
為補齊交通出行短板,新建改造鳳鳴路、北大街、西平大道、新洪路跨洪河橋等8座橋梁建設,積極推進柏國大道上跨高架橋、柏苑大道下穿鐵路橋涵建設。金鳳大道下穿鐵路橋涵工程已通車,西平大道、鳳鳴路、新洪路跨洪河橋、譚店橋已通車,全面推進老城區深度改造和全面提升打通8條“斷頭路”,更加方便群眾出行。
為補齊服務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短板,該縣加強供排水、燃氣、電力、通信等服務設施,統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增強縣城承載力、吸納力和服務力。投資625萬元新建公廁15座,為居民創造方便生活環境。嫘祖文化苑、人民廣場等一批休閑娛樂設施項目正式啟用,建業森林半島、京都公寓等一批精品社區已建成,一大批基礎性民生工程被群眾點贊。
為補齊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短板,該縣在加快縣城建設的同時,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至目前,全縣各鄉鎮累計投放垃圾桶、池、箱12000多個,配備保潔車1300多輛,硬化道路600多公里,綠化樹木55萬棵,清理改建坑塘467個,建有文化娛樂活動廣場156個,以天藍、地綠、水美、路暢、林茂的美麗風光,在全市人居環境觀摩評比中榮獲第一名。
建管并重 精細管理重提升
城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
該縣積極推行綜合執法改革,成立了西平縣城市管理局,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組織保障。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建成與110聯動具有西平特色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投入680萬元購置了14輛大型環衛工具車,城市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100%。加強網格化管理,城市管理更加規范有序。
該縣開展“垃圾不落地,西平更美麗”大型公益活動、“城區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動”,重點對非法運營的三輪車進行集中整治,保證了交通秩序安全暢通。
該縣加大大氣污染巡查力度,執行“封土行動”,落實“六個百分之百”,開展大氣污染防治30天攻堅沖刺行動,城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
同時,該縣倡導綠色出行,城區公交免費乘坐,城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如今,“路暢、街凈、河清、居美、城綠”成了西平縣城的生動寫照。
用活政策 多策并舉促和諧
西平縣突破現有政策瓶頸,破解融資難題,創新成立了“一母十子”融資平臺,多渠道開展融資工作,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提供了全力保障。2017年,該縣共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融資89.33億元。
該縣還抓住被評為全省國土資源管理改革創新試點縣的機遇,以“空心村”整治為切入點,新增城市建設用地規模1.5萬畝,有力保障了項目用地。
為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該縣在城區主干道和重要公共場所設置70多處高標準公民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電子宣傳欄,大力宣傳黨的十九大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
該縣還新建、完善120多處公共活動場地,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全民健身運動。同時,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西平好人、最美家庭等系列評選活動,先后涌現感動中原十大人物、駐馬店市道德模范、天中最美母親、駐馬店好人等模范人物350多名,營造了良好社會風尚。
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讓西平實現了由“丑小鴨”向“白天鵝”的歷史性嬗變。西平的經濟社會各項指標也實現了華麗轉身,穩步邁入先進縣行列,人民群眾也真正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站在新的起點,西平縣將繼續抓住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歷史機遇,繼續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程。2018年,該縣將全面推進老城區深度改造,全面提升打通8條“斷頭路”,投資70億元完成棚戶區全面拆遷改造。開工“六湖兩園一渠”等生態工程和“一場兩館”等民生工程建設,開工靜脈產業園、第三污水處理廠等市政工程。在省、市各級政府部門正確指導下,有87萬西平兒女的共同努力,西平城市建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花映人俏。
花海日出。
花海新城。
春日落霞。
夢幻多彩。
生態修復。
廣場健身。
綠色西平。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