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警惕“網貸”消費陷阱
摘要:利息高、惡意催款: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警惕“網貸”消費陷阱 新華社廣州3月14日電(記者 胡林果)貸款利息高、高額逾期費、單方修改分期訂單……廣東省
利息高、惡意催款: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警惕“網貸”消費陷阱
新華社廣州3月14日電(記者 胡林果)貸款利息高、高額逾期費、單方修改分期訂單……廣東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貸款時應選擇正規的網貸機構,拒絕過度消費,注意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
14日,廣東省消委會發布了多例互聯網消費案例。2017年,消費者魯先生通過手機APP向深圳一家金融服務公司貸款1萬元,雙方約定每月利息200元,提前還款不收任何費用。但該公司未經魯先生同意,單方做了30期分期還款,魯先生通過APP查詢到利息達到9970元,與之前約定的不符,也超過了國家法律的規定。
2017年11月,消費者王先生在一家網貸平臺操作了一筆1300元的網絡借貸,約定于2017年12月初還款。王先生到期未能還款,嘗試與催收人員協商于12月16日凌晨還款,且最終也于當天結清所貸款項。但該公司催收人員不同意協商,利用軟件修改圖片偽造王先生已死亡的信息,并捏造大量虛假事實,通過王先生的通訊錄進行群發,給其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廣東省消委會相關負責人楊淑娜表示,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發展迅猛,也出現了一些行業亂象,其中互聯網消費貸款問題較為突出,包括征信記錄更新滯后、額度恢復不及時、誘導消費者特別是在校學生過度消費、采取惡劣手段威逼恐嚇消費者還款等,這既有監管主體不明晰的原因,也有監管措施不到位的原因。
楊淑娜表示,一些正規網絡消費貸款確實能幫助解決短期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但在選擇貸款時一定要謹慎,要根據自己的生活需求理性購買商品和服務,不要因一時沖動過度消費;要選擇正規的網貸機構,充分了解網貸機構的資質、實力和口碑,不要抱有“貪小便宜”的心態;要評估貸款風險,正確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不要選擇超過自己還款能力的貸款產品;要警惕消費陷阱,當前很多網貸機構通過宣傳“免息”“低利率”來吸引消費者,實際卻非真正的免息或者低利率,而是利用不同名頭或者不同利率計算方式設置消費陷阱,消費者實際支付貸款利息非常高。
此外,廣東省消委會特別提示消費者注意保管好個人信息,以防有人盜用,通過一些不正規的網貸機構貸款、逾期不還,導致消費者被網貸機構通過各種惡劣手段催還貸款。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