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餐館“烹”出幸福生活
摘要: □晚報記者 許 靜 過了農歷正月初五,確山縣竹溝鎮關溝村高莊村的村民尤其是青壯年就在家待不住了。高莊人勤勞,能吃苦,為了謀生,很多人長年在外打拼,只有過年時才回家
□晚報記者 許 靜
過了農歷正月初五,確山縣竹溝鎮關溝村高莊村的村民尤其是青壯年就在家待不住了。高莊人勤勞,能吃苦,為了謀生,很多人長年在外打拼,只有過年時才回家。他們在家里住不長,往往過了初五,便陸續外出掙錢。但也有人沒走,比如趙新華夫婦,因為他們在家鄉經營一家鄉村餐館。
這不,正月十六上午,趙新華與老伴便來到鄉村餐館,開始忙了起來。“過了正月十五,年就跑遠了。”趁歇息的時候,趙新華與記者拉起了家常。趙新華50多歲,開朗、健談。他告訴記者,他家有6口人,他、老伴、兒子、兒媳、孫子和孫女。兒子、兒媳外出打工,孫子、孫女上學,自己和老伴經營鄉村餐館。
從前,高莊村被群山環繞,偏僻閉塞。一輩輩村民守著幾畝山地生活,十分清苦。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鎮里搶抓機遇,調整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畜禽飼養業、鄉村旅游業,關溝一帶得到快速發展。如今,高莊村周圍公路、高速路四通八達,來這里旅游度假、休閑觀景的人越來越多。
游人如云集,飯館應運而生。2005年,趙新華和老伴在村干部的幫助下也開辦了一家鄉村餐館。他家的餐館緊鄰竹溝水庫,位置絕佳,想必生意火爆。誰知,任他使出渾身解數,餐館生意依然不好。
咋回事?關溝村干部組織全村20多名農家樂老板到信陽郝堂參觀學習后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沒有自己的特色,城里游客不喜歡。
趙新華與老伴商量后,推出自己的拿手飯菜:手搟面片、地鍋饃……這下好了,食客云集,鄉村餐館從此火了。“去年掙了多少錢?”記者問趙新華。趙新華向記者伸出3個指頭。“3萬元?”記者問。趙新華說:“30萬元!”這下記者吃驚了。
看看天將晌午,趙新華說:“天暖了,山上的杏花、桃花也要開了,前來觀光賞景的人要來了,我得抓緊時間把鄉村餐館整頓好。你稍等一會兒,今天我家飯館新年開張,咱們一起吃頓開張宴!”說完,便又忙活起來。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