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調不當,好食物變壞
摘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我們經常聽說,蔬菜、水果、雜糧、魚類等都是“好”食物。但它們真能給人帶來健康效果嗎?那可不一定。因為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我們經常聽說,蔬菜、水果、雜糧、魚類等都是“好”食物。但它們真能給人帶來健康效果嗎?那可不一定。因為即使我們選擇營養素密度偏高的“好”食物,如果烹調方式不當,也會變成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壞”食物。不信嗎?來看看下面幾個案例。
案例1:油炸小黃魚、干燒大黃魚、松鼠鱖魚、煎銀鱈魚。小黃魚、大黃魚、鱖魚和銀鱈魚都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相對較高的食材,蛋白質豐富,維生素含量也不低。但很遺憾,這些菜肴真的不健康。因為它們不是經過油炸,就是用大量油煎較長時間制成的。有研究證據表明,雖然吃魚健康,但油炸魚、油煎魚、放在漢堡包中間的魚排,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要想獲得吃魚的健康好處,還是選擇清蒸、烤箱烤、燉煮等方式更靠譜。
案例2:炸素丸子、炸紫薯卷、炸茄盒、炸香椿魚、玉米烙。油炸是大量的熱油(通常是160℃~200℃)放進去少量的菜,所以烹調溫度會比普通的炒菜明顯升高,油炸過程會破壞食物中絕大多數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幾乎全軍覆沒,維生素B2也損失過半。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K、胡蘿卜素、番茄紅素,油炸之后都會大打折扣。油炸過程還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和致衰老物質。外面裹著的雞蛋面糊,還會兜住大量的煎炸油,極大提升食物的熱量值。
案例3:燒烤魚、燒烤肉、燒烤大蝦、燒烤玉米。碳烤、鐵炙子烤等明火燒烤和烤箱烤不同,不可能做到溫度均勻可控。為了充分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局部難免過熱;而為了保證食材的鮮嫩口感,局部又難免溫度不足。看看烤玉米、烤魚表面上那些黑色的焦糊部分就明白,它們被超過200℃甚至更高的溫度折磨過了。除了寄生蟲和致病菌問題,燒烤食品最大的危害,是制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雜環胺類和多環芳烴類致癌物。
案例4:干煸豆角、燒茄子、虎皮尖椒、干鍋筍、干鍋菜花。為了讓顧客減少等候時間,也降低烹調難度,現在餐館里很多干煸菜肴基本都變成了油炸。虎皮尖椒也一樣,表皮呈“虎皮”狀就是油炸的結果。燒茄子、地三鮮都要過油,讓茄子成了吸油大戶。炒菜油反復加熱,也是“把菜變壞”的罪魁禍首之一。干鍋菜干脆就是把熟了的食材泡在半鍋油里,然后用酒精燈在下面持續加熱,油繼續變“壞”,菜繼續吸油損失營養素。反復加熱的油里面還含有很多食物殘渣,難以避免地存在較多的苯并芘、雜環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或疑似致癌物。
案例5:拔絲山藥、香蕉片、芋頭條、糖水橘子罐頭、蘋果醬。香蕉片和芋頭條看似水果干,其實是經過低溫油炸的食品,脂肪含量從1%以下上升到10%以上,使“綜合果蔬干”之類產品成為典型的高熱量食物。水果做成罐頭,雖然酸性條件下還能保留一部分維生素,但為了使最后吃到的果塊和湯汁酸甜可口,需要加入大量糖調整口味,營養素密度下降明顯。果醬在加工過程中更是添加了大量糖分。▲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