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子紋身”讓可穿戴技術更實用
摘要:原標題:新“電子紋身”讓可穿戴技術更實用 在英國《自然》旗下《柔性電子》雜志13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中國和美國科學家介紹了一種低成本制造“電子
在英國《自然》旗下《柔性電子》雜志13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中國和美國科學家介紹了一種低成本制造“電子紋身”傳感器的方法。這種新的金屬傳感器厚度僅千分之一毫米左右,可監測人體關鍵健康參數,如心跳、皮膚溫度等。其直接貼在皮膚上,靈活貼合皮膚紋理,不會阻礙正常出汗或受身體運動影響。
“電子紋身”是通過一張類似紋身的貼紙將心電、肌電等多種身體信息傳輸到終端,無論在醫療還是人機交互領域都有極大前景,也被認為是可穿戴設備的終極傳感器形態。但目前,利用無機電子材料制造“電子紋身”的常規方法,成本高且十分耗時。稍早時間新開發的“剪切—粘貼”方法已經簡化了這種工藝,使成本下降,不過“剪切—粘貼”方法要求將“電子紋身”傳感器貼在醫用膠帶上,因而增加了其厚度,降低了透氣性。
鑒于此,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魯南姝、中國華中科技大學黃永安及他們的同事,此次改良了這種方法,制造出低成本的網狀“電子紋身”,總厚度僅1.5微米。他們首先將一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的塑料薄片(1.4微米)壓到一張臨時紋身轉移紙上,然后再將一塊金粒子薄膜涂在塑料薄片上。之后,研究人員利用類似于可以將紙、乙烯基材料和其他材料切割成自定義形狀的計算機控制的刀,將其切割成“電子紋身”;然后就能像臨時紋身一樣,貼到人體皮膚上了。
這種無膠帶的設計具有較高的透氣性和靈活性,可用于測量皮膚含水量和溫度以及心電信號——由此可以得出心跳和呼吸率。研究人員表示,無膠帶“電子紋身”代表著人們離一次性可穿戴技術又近了一步。(記者張夢然)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