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緣何不再是捷徑
魯磊
摘要:原標題:藝考緣何不再是捷徑 近來,各省藝考統考階段基本告一段落,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年藝考表現出哪些新特征?“藝考熱”是否還在持續?藝考新政對考生有哪
近來,各省藝考統考階段基本告一段落,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年藝考表現出哪些新特征?“藝考熱”是否還在持續?藝考新政對考生有哪些影響?中國教育報記者在四川進行了調查采訪。
藝考依舊“熱”
半個月時間里,四川音樂學院“眾聲云集”,作為四川藝考統考音樂類唯一考點,全省音樂類考生都會聚于此。
音樂類考生宋詩琪報考了聲樂表演、音樂教育專業,若統考通過,她準備參加西南大學校考。參考前她已與老師深入研究過往屆考試情況,她感到今年競爭者明顯增加,不少接受采訪的考生均有同感。“不僅人數增加,而且不少同學專業條件都很好。”
四川音樂學院招生處處長毛琳慧告訴記者,今年四川音樂類考生比去年增加約10%。雖然最終錄取名額還未確定,但就川音招生計劃來看,人數控制嚴格,預計不會增加。
“從城市化進程來說,藝考生只會繼續增加。”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邱正倫認為,藝考熱并不是簡單來自學生和家長的盲目選擇。以前,有些考生和家長將藝考作為升學捷徑,但現在藝考依然熱,一方面是因為現在人們的時尚生活基本上是以都市化為標準的,城市化進程使得藝術消費市場擴大;另一方面,家長觀念逐步轉變,只要孩子愿意考就讓孩子報考。同時,更多孩子擁有了學習藝術的硬件條件,總有一種藝術愛好可能使其走上藝考道路,參加藝考的目的不再是想將其作為一條升學捷徑。
面對激烈的競爭,也有考生表示樂觀。“得有一半人是‘打水漂’的吧。”考生何玥榮來自某校藝體班,她認為,很多同學上藝體班就是圖“輕松好玩”,她所在班級有一半都是這種情況。“真正熱愛音樂的話,至少在專業上還是不必過于擔心。”
專業考試校考縮減統考加強有利有弊
據了解,今年藝考校考院校進一步縮減,統考地位進一步提升。同時,考生在參加校考之前必須參加專業考試的統考,未參加統考或統考成績不合格者,將沒有校考參考資格。
“很多學校都認統考成績,不用到處參加校考,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同時,也有更多時間去復習文化課。”而對于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來說,減少校考、加強統考無疑更有利于招生管理。
“當然也有弊端。”邱正倫認為,校考縮減,學生自己的選擇性將會越來越單一化,學校對考生選擇的主動性也在相應削減。“藝考平臺變得更加統一平等,但這種平等實際上一定程度消解了藝考生個性發展的可能性。”
“我們的考試方式吸收的不一定是真正有藝術天賦的人員,尤其對于美術類專業,考試形式越來越標準,但說不定沒有太多藝術天賦的學生也會考出較好的成績。”邱正倫認為,考試指標是知識化的,而藝術是不能知識化的,更不能知識體系化。
毛琳慧表示,省考校考確實要求不同,目前川音在省外實行校考招生,專業特點更加鮮明、考核更為細致。而為了提高考試效度,減少投機取巧成分,專業考試的形式也在盡力完善。近幾年各省統考試題以及藝術類院校的校考試題顯示,藝術類考試更加注重考生綜合能力的訓練,投機取巧、以偏概全的學習和訓練方式成功幾率減小。
為保證考出過硬專業水平,今年專業考試更加嚴格。在川音考場,今年增加了指紋識別環節,此外,面試的考場和評委均實行抽簽。“每一場面試都抽簽,同一個面試科目上午和下午都不一樣,考場和評委在面試前都是未知的,最大限度防止弄虛作假。”毛琳慧說。并且,藝考作弊將取消高考成績,且被納入了刑法。
藝術生也要學好文化課
專業考試告一段落,藝考生就將進入文化課沖刺階段。而在藝考政策中,讓藝術生最頭疼的,莫過于文化課分數線的再度提高。而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文化課考試要求還將逐年提高。
邱正倫認為,審美是人類最高精神需求,如果忽視對藝術生文化課素質的要求,就是對藝術人文本質的釜底抽薪。
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表演系主任孫洪也指出,藝術生文化素質高了才會有優秀的藝術人才,藝術生專業的優秀也是和文化水平緊密相關的。“熱愛藝術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這是好事,但學好藝術專業的同時,也一定要學好文化課。”孫洪表示。
在文化課要求逐年提高的大環境下,如何平衡專業課和文化課的學習備考時間、提高文化課成績,成為藝考生面臨的首要問題。
“這段時期全身心投入專業考試準備,沒有上文化課。專業考試結束后,再上文化課培訓班。”一名考生說。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考生在專業考試準備階段,都拋開了文化課的學習。
“專業沖刺階段,川音附中學生依然被要求上午半天上文化課。”毛琳慧表示,專業考試準備階段肯定是將重頭放在專業上,但完全拋開文化課不可取,經過一段時間的空白期再“撿起來”,對文化課學習相當不利。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教育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