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商家名為春節促銷實則侵犯消費者權益
摘要: 商家促銷陷阱多記者:最近,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提示。我們在采訪中也發現,確實存在不少消費欺詐現象。此類現象為何在春節前多發?邱寶昌:春節前交易量劇增。根據中國傳統習慣
商家促銷陷阱多
記者:最近,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提示。我們在采訪中也發現,確實存在不少消費欺詐現象。此類現象為何在春節前多發?
邱寶昌:春節前交易量劇增。根據中國傳統習慣,春節是消費的高峰、交易的高峰,所以商家、經營者都看中這方面。在商家推出的促銷活動中,有些是正常的促銷,但也有一些居心不良的商家利用這個時期欺騙消費者甚至實施詐騙。
記者:春節前后,商家的各種促銷活動很多,但是有不少消費者反映,他們在參加商家促銷活動時都有被忽悠的感覺。類似的活動大概具有哪些特點?
劉俊海:春節前后,商家往往推出很多打折、讓利等活動,這些活動對消費者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其共同特點就是,折扣不是明明白白的,通常要繞一些彎,有時還會有陷阱。消費者有時候看不明白,感覺折扣很大,其實打折的前提條件比較苛刻。還有一個特點是,節日促銷活動的售后服務打了折扣。比如,不給退換、不給維修之類。
記者: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在一些電商平臺推出的促銷活動中,還存在“托兒”或者“先漲價后降價”等問題,這些屬于什么性質的行為?
邱寶昌:如果是半年前或很長時間以前漲價之后降價,這屬于市場行為。如果商家為了制造打折很低的假象,比如原先價格100元,快到春節了,先漲到150元,然后再打8折,這種促銷不僅沒有優惠,反而比正常價格還高。這類行為利用了消費高峰,所以先漲價后降價,涉嫌價格欺詐。關于促銷,發改委有規定,促銷前7天的最低價格就是底價。發改委的相關規定中認定“先漲價后降價”是一種價格欺詐,是一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請“托兒”這種行為危害了消費者知情權,屬于虛假交易。比如在網上虛構交易量、在現實中雇人去排長隊,這些行為造成一種商品熱銷的假象。以雇人排隊為例,商家雇一幫人排隊,很多人不明真相以為這個商品很火,但實際上不是,商家只是利用這種手段促銷,虛構商品或服務好的假象。商家隱瞞事實,侵害消費者充分知情權,進而損害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出現以上情形,如果情節輕微的話就責令改正;如果有違法所得的要沒收違法所得;如果構成欺詐,消費者可以要求退還并且要求商家承擔3倍價格的賠償。在很多情況下,如果商品或服務價格只是十幾元或幾十元,消費者往往經過協商后選擇不主張自己的正當權益。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就會認為自己的違法成本低。
掃碼風險也不小
記者:現在,有不少商家為了讓消費者關注商品或店家的微信公眾號,都推出了掃碼得禮品的活動,這類活動在春節前的消費市場上更加多見。不過,有消費者發現,在掃描商家的二維碼時還會被要求填寫個人信息。
邱寶昌:在進行正常交易時,掃碼加微信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個別不法商家會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通過掃碼掃進去,比如支付信息、賬號、密碼、交易信息等。所以,這種掃碼行為對個人的信息安全、財產安全都會構成嚴重威脅,有的還會造成實際損失。
記者:商家的掃碼活動不僅存在泄露個人信息的風險,有的商家還會借促銷掃碼進行變相的廣告宣傳。在調查春節消費市場時,我們就發現有的商家使用“微信裂變技術”,讓消費者掃碼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向好友群發廣告。現在,還有不少人專門出售“微信裂變”類軟件,這種軟件在春節前的銷量也極為可觀。商家使用這種技術是否合乎相關規定?其中涉及哪些責任問題?
邱寶昌:這種行為既違反了誠實信用的原則,也違反了互聯網廣告暫行規定。商家在微信包括在互聯網上發布廣告也要遵守法律法規,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互聯網的相關規定,同時也違反了廣告領域的相關規定。
經營者需承擔責任。誰實施了這個行為,誰就要承擔責任。商家通過讓消費者掃碼從中獲取個人信息,繼而把這種信息作為商業用途,這實際上是一種非法獲得個人信息的行為。
網絡平臺也要承擔一定責任。這種軟件相當于一種“黑客”軟件,應當予以過濾和屏蔽。從技術上限定、刪除、屏蔽這些違法的軟件在微信平臺上運行,這是平臺的一種責任,也是對平臺用戶權益的保護。
理性消費很重要
記者:在春節期間的消費市場,不僅有花樣繁多的促銷活動,還有些商家利用促銷掃碼做廣告營銷。可以說,消費者面臨的陷阱不少,甚至可以用防不勝防來形容。面對這種情況,消費者、監管部門應做哪些工作?
劉俊海:消費者要理性,要看好自己的錢袋子。同時,消費者要學會明明白白看廣告、認認真真挑商品,學會固定、保全購物證據。另外,可買可不買的時候,更加要保持理性。不少消費者都遇到過貪小便宜吃大虧的事,說明消費者保持理性很重要。
商家要自覺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不要給消費者設置陷阱。
就監管部門而言,除了對消費欺詐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責任之外,要保護好消費者退貨的權利。現在商品比較豐富,消費者自身也要克服攀比心理,合理消費。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消費者教育。
邱寶昌:消費者要做到三點:理性消費;不要相信過度優惠、打折,要做到貨比三家;所有的交易都要留有證據,一旦遇到糾紛,可以作為維權的證據。
消費者在維權時,可以與經營者協商解決,讓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等。此外,消費者還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或者提起訴訟。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法制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