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勾起幸福回憶
摘要: 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通訊員 劉 鑫上世紀80年代的結婚照片(資料圖)。“這張老照片讓我想起自己當年結婚的情景。我結婚時,家里窮,屋里僅有的家具還是借的。”
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
通訊員 劉 鑫
上世紀80年代的結婚照片(資料圖)。
“這張老照片讓我想起自己當年結婚的情景。我結婚時,家里窮,屋里僅有的家具還是借的。”昨日上午,在市中華大道中段公牛運動城四樓展廳,張瑞站在一幅照片前久久不肯離去。
記憶中的婚禮
家住驛城區人民街道健康社區的張瑞今年已經60歲了,退休后經常和鄰居們到廣場散步、打球。前幾天,她和朋友到公牛運動城打乒乓球,被球館周邊的老照片吸引了。
“你看這對新人結婚的照片,當年我結婚時還不如他們,家里的桌椅都是借的。”張瑞說,看到王留群老師拍的照片,讓她想到了當年的自己。她的老家在農村,上世紀80年代的農村還比較落后。丈夫委托媒人到家里提親,父母商議后同意了這門婚事。結婚前,張瑞和丈夫見過兩次面。
禮尚往來,自古就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習俗,從古衍變至今,是民間往來傳達友誼、情感的一種方式。農村結婚辦喜事,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過來隨個禮。不管錢多錢少,錢到捧錢場,人到捧人場。錢多錢少都是情,來的都是客,禮當上賓招待。
張瑞回憶,那時農村結婚,親戚朋友、鄰里隨的禮錢大都是幾元,10元錢算是大禮了。辦喜事少不了麻煩左鄰右舍,大家忙前忙后。
由于丈夫家中姊妹眾多,張瑞結婚時,除了一張用楊樹做的大床,屋里的桌子和板凳等都是借的。陪送的嫁妝中,母親送她的一個暗紅色的大木箱最為珍貴,至今她還保留著。在那個年代,暗紅色的大木箱是屋里最為耀眼的物件。
珍惜新生活
對于不同年代的婚禮,“嫁妝”、“聘禮”是不可缺少的。張瑞說,妹妹嫁到了縣城,嫁妝有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那時,誰家有了這“三轉一響”,就是過上了“小康”生活。這些物品是那個時代居民所擁有的最大財富。
上世紀80年代初,很多農村家庭買不起電視機。電影幾個月才放映一次,對農村年輕人來說是奢侈品。如果偶爾來一個耍猴的、變戲法的或者炸爆米花的,孩子們都樂壞了。
很多時候,張瑞羨慕妹妹家的生活,也希望自己能過上那樣幸福的日子。后來,張瑞和丈夫來到駐馬店市區打拼,從一開始的小買賣做起。如今,她也擁有了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這時,她才感覺當初的羨慕只是井底之蛙,生活在城市中才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
1月1日是她和丈夫的結婚紀念日。孩子提議讓他們補拍一套婚紗照,但是張瑞沒同意,一是年紀大了不想折騰,二是當年的那種幸福也是一種美好的回憶。
張瑞說,現在的婚禮越來越講究情調、個性、排場,豪華車隊、高貴服飾都成了炫耀資本。婚前拍照、婚后蜜月,所有的開支要上萬元。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她認為提倡勤儉節約還是很重要的。這些老照片不但能喚起大家的回憶,同時也能提醒我們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應該更加珍惜。
責任編輯:db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