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申香215”的冬季管理
摘要:□ 魏銀初 班新河香菇“申香215”是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新品種,2014年由市農科院引進并進行試驗示范。由于春節前可出菇,具有菌絲粗壯濃白、抗逆性強
□ 魏銀初 班新河
香菇“申香215”是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新品種,2014年由市農科院引進并進行試驗示范。由于春節前可出菇,具有菌絲粗壯濃白、抗逆性強、子實體菇形圓整、菌肉厚實、菌蓋色淺等特點,“申香215”在我市迅速推廣,目前已成為我市保鮮香菇主推品種。“申香215”在我市以秋季栽培、冬季出菇的栽培模式為主。冬季天氣寒冷,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緩慢,但菇肉厚、品質好。廣大菇農要抓住時機,采取調控措施,爭取多出菇、出好菇。但冬季風災、雪災較多,要提前加固大棚,防止大棚垮塌。冬季是“申香215”菌棒發菌和出菇管理的關鍵時期,現就其冬季管理措施簡述如下:
1.發菌管理。“申香215”菌齡100天~110天。我市8月中下旬接種,12月上中旬至翌年6月出菇。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發菌期根據天氣和菌絲生長情況做好溫度調控,通過翻堆、覆蓋等措施,使菌袋保持在適宜的溫度范圍。發菌期間需要刺孔1次~2次,采用兩次刺孔法時,第一次在菌絲長至菌袋接種穴背面的時候刺孔(孔直徑3.4mm、深5cm、數量30個),第二次在菌絲滿袋后刺孔(孔直徑5mm、深4cm~6cm、數量63個);采用一次刺孔法時,在菌絲滿袋后刺孔50個~60個(孔直徑5mm、深4cm~6cm)。刺孔后菌絲體呼吸加劇,產熱量大,注意通風降溫。刺孔后,菌棒開始轉色,適宜溫度為23℃~25℃,空氣相對濕度為80%~85%,空氣新鮮,散射光照。轉色完成的標準是菌棒表面形成一層棕褐色菌膜。一般情況下15天完成轉色,轉色結束后可多培養一周時間,使菌棒充分后熟。“申香215”菌棒瘤狀物中等,菌棒轉色完成后硬度適中,容易出菇。當菌袋有少量菇蕾出現時,即可脫袋、立擺菌棒,進行出菇管理。
2.出菇管理。“申香215”是中高溫型品種,出菇適宜溫度為15℃~25℃。菇蕾形成時需要保持85%以上的相對濕度、6℃~8℃的晝夜溫差,散射光照。脫袋以后,當菌棒重降到裝袋時濕袋重的65%以下時,必須及時給菌棒補水,補水應在12℃以上的溫度進行。補水后,菌棒重達到裝袋時濕袋重的90%左右即可。防止補水過多,致菌絲缺氧、自溶、爛棒。補水后再進行溫度、濕度、光照調控。冬季氣溫較低,人工進行溫度調控,以滿足出菇所需要的溫度和溫差條件。通常采取一層薄膜加一層遮陽網的覆蓋方式,薄膜覆蓋在外層,利于晴天透光增溫;陰雨天,把內層遮陽網拉到棚脊部,引光增溫,也可直接用一層薄膜覆蓋增溫。采用微噴法增加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調節好溫度和通風的關系,氣溫在20℃以下時,每天中午通風一次。連續幾天調控,原基就會大量暴露在菌棒表面,發育成菇蕾,此時可降低空氣相對濕度至80%左右,調控棚內溫度至10℃以上,加強通風,保證子實體生長期間有足夠的新鮮空氣,以減少菇柄長度。當子實體菌膜已破,菌蓋尚有少許內卷,菌褶全部伸長時,即可采收。一茬菇采收結束,再提供類似發菌管理的溫度、濕度條件進行復菌管理,以積累營養,10天以后再次進行補水,補水后菌棒重量達到上茬出菇前菌棒重量的90%即可,同時大通風1天~2天,再進行出菇管理。
(作者分別系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