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城市提質打造宜業宜居幸福城
摘要: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南護城河原是西平縣城南的一條臭水溝,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如今,這里變成了風景宜人的生態公園,綠草蔥蔥、綠樹成蔭,有近3公里長的
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南護城河原是西平縣城南的一條臭水溝,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如今,這里變成了風景宜人的生態公園,綠草蔥蔥、綠樹成蔭,有近3公里長的的水岸共享區、水景休閑區和水綠相映區。
從臭水溝到生態游園的變遷,是西平縣以文明城市創建為統領,強力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縮影。
近年來,西平縣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契機,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根本,加大投入,完善基礎,拉大框架,強化支撐,配套功能,創新機制,精細管理,城市建設管理邁出堅實步伐,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呈現出了秩序優良、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美麗城市形象,先后被評為中國生態魅力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全國創建生態文明標桿城市和省級園林城、衛生城、文明城。
站位全局重規劃,系好城市建設“第一顆扣子”
西平縣堅持以創新規劃理念、打造城市特色為切入點,提出了打造“花海旅游新城”的縣城規劃總體目標,按照“四區、三河、六湖、一帶”的城市框架體系總體布局,積極推進老城區、新城區、產業集聚區、特色商業區建設;實施小洪河、引洪河、南城河治理工程;規劃建設龍坑湖、皇坑湖、嫘祖文化苑南湖、仙女湖、鳳鳴湖、羅成湖。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層次”原則,編制完成了24項總體規劃、19個專項規劃,形成了總規、詳規和專項規劃配套銜接的規劃體系,明晰了城市發展的路徑。完成城市主次干道和重點區域城市建筑設計,同步開展主色調、外立面、高度、風格等城市設計內容,塑造城市建筑特色。
城市雙修重品質,讓城在景中、樓在綠中、人在園中
小洪河、引洪河兩條玉帶繞城而過,綠水、拱橋、曲徑、小島,身在其中猶如畫中愜意;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街道干凈整潔,在綠樹縈繞花團錦簇的城市“綠廊”漫步,身心都是愉悅的。
——加快路網建設。實施“硬化工程”,完成了南環路、啟航路、北大街、濱河路、生態園區路、解放路、中原路、西平大道等道路改擴建工程、新建改造工程、東環路建設工程;西漯快速通道、柏苑大道、柏亭大道、經貿路等道路建設正在實施,形成了城周環形圍繞、城內互聯互通、城外四通八達的路網體系。推進城區背街小巷綜合治理,已改造106條,背街小巷成為了民心小巷、幸福小巷。
——推進橋梁建設。投資5.2億元,新建改造鳳鳴路、北大街、西平大道、新洪路跨洪河橋等8座橋梁建設,積極推進柏國大道上跨高架橋、柏苑大道下穿鐵路橋涵建設。金鳳大道下穿鐵路橋涵工程已經通車,西平大道、鳳鳴路、新洪路跨洪河橋、譚店橋已經通車。
——加強生態水系建設。投資近20億元,全面實施小洪河、引洪河、南城河“三河”生態工程。規劃實施幸福渠、龍坑湖、皇坑湖、嫘祖文化苑南湖、仙女湖、羅成湖、鳳鳴湖“一渠六湖”治理工程,進一步貫通城區水系,實現河湖渠互聯互通,形成循環型水系網絡。小洪河、引洪河治理工程以“水、花、橋、路”為載體,融合“海綿城市”建設概念,按照“海棠為主、櫻花為輔、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理念,形成“一環、三帶、六區、多節點”景觀布局,打造“兩岸綠樹成蔭,堤岸海棠飄香”的花海新城優美環境。
——實施綠化工程。樹立“以綠蔭城”的理念,堅持不懈開展城區綠化美化、村鎮綠化彩化、農田林網完善、廊道綠化提升等林業生態建設,全面掀起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熱潮。完成了人民廣場、寶嚴寺公園建設。嫘祖文化苑、西平生態園、嫘祖海棠園正在扎實推進。“兩河”沿岸的冶鐵鑄劍文化園、法家文化園、柏國文化園、誠信文化園等七大主題游園基本建成。投資6.8億元,完成了“兩河”治理、人民廣場等綠化工程;投資近億元的南城河及城河公園基本完工,使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1290公頃、綠地率達3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4平方米。
——積極改善城區人居環境。投資625萬元,新建公廁15座,為居民創造了方便的生活環境。嫘祖文化苑、人民廣場等一批休閑娛樂設施項目正式啟用,建業森林半島、京都公寓等一批精品社區已經建成,紅星美凱龍商業街區、鵬翔商業中心等服務業項目加快推進,一個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新區初步形成。深化實施明亮工程。城區道路路燈明亮率達到100%,力爭形成以路燈功能性照明為基礎、以商業門店亮化為主體、以高層建筑亮化精品為點綴、以廣告亮化為補充的亮化效果,真正使西平縣亮起來。
——突出打造文化特色亮點。將西平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設中、點綴到游園場館里,深入挖掘該縣優秀傳統文化、人文典故、民俗風情,以“中國嫘祖文化之鄉”為依托,建設嫘祖文化苑、嫘祖海棠園、嫘祖服裝城,命名嫘祖大道、建設嫘祖大橋,傳承嫘祖文化。以“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為依托,建設了占地約100畝的冶鐵鑄劍文化園,展現冶鐵鑄劍文化。以柏皇氏故地、韓非文化等特色文化為主題,建設了近400畝的柏國文化園和法家文化園。
精細管理重為民,讓城市和諧宜居更美好
城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西平縣著力構建管理、執法、服務“三位一體”的“大城管”格局,積極推行綜合執法,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動管理力量向街道、鄉鎮、社區延伸,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該縣成立了西平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投資近千萬元,配齊執法裝備,達到統一著裝執勤、標志齊全、持證上崗、文明執法,展示了新時期城管隊伍新形象;先后開展了早夜市專項治理、占道經營治理、戶外廣告治理等多項專項治理活動;開展“垃圾不落地,西平更美麗”大型公益活動、“城區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動”,重點對非法運營的三輪車進行集中整治,解決多年來城區三輪車泛濫的問題,保證了交通秩序安全暢通。
該縣倡導綠色出行,城區公交免費乘坐,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上下班禁止開車。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城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質常年安全穩定,達標率100%。
該縣投入680萬元購置了大型道路真空干掃車、高壓沖洗車、洗掃車、垃圾清運車等14臺環衛工具車,極大提升了作業功效,提高了城市環衛保潔精細化、機械化水平,城市道路清掃保潔率達100%、機械化清掃率達80%。
該縣立足實際,整合資源,創新機制,積極推進數字化城管系統建設,投資680余萬元,建成與公安110聯動具有西平特色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形成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位,溝通快捷、反應快速,處理及時、運轉高效”的管理格局。
西平縣委書記聶曉光表示,下一步,西平縣將實施更加精細的管理,持續提升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力、吸納力和輻射力,推動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力爭達到全省一流水平,為河南更加出彩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