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改善人居環境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紀實
摘要:為讓鄉村更美麗——西平縣改善人居環境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紀實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昔日的棚戶區不見了,天藍了水綠了,城市干凈了,公園綠地多了,鄉
為讓鄉村更美麗
——西平縣改善人居環境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紀實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昔日的棚戶區不見了,天藍了水綠了,城市干凈了,公園綠地多了,鄉村也越來越美麗了。”1月18日,談到近兩年來西平城鄉人居環境的變化,近70歲的退休老干部于民安說,“現在在西平城鄉生活舒服便捷,涌動著濃濃的幸福感。”
去年以來,西平縣牢固樹立“綠色引領、生態立縣、持續發展、美麗文明”的理念,按照“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的要求,以“整干凈、擺整齊”為目標,以“三治”、“五化”為內容,以“百日集中整治行動”為載體,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美麗鄉鎮建設、創建森林城市、脫貧攻堅、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村道路整治等多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投入,部門聯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干群的一致稱贊。至目前,西平縣271個行政村全部按照“三無一規范”要求整治結束,占農村行政村總數的100%。2015年、2016年建成的147個省級達標村(含省級示范村42個)進一步得到完善鞏固提升;2017年申請創建的達標村71個(示范村20個)基本完成,在2017年12月全市人居環境專項考核中,被隨機抽查的西平縣楊莊鄉趙老莊村和小莊村、蘆廟鄉八里張村和宋營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得到檢查組的高度贊許,西平縣位居全市第一。
廣籌資金,多元化投入
西平縣擯棄“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舊思想,樹立“有多少事找多少錢”的新思路,多方籌措資金,全面保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順利開展。
加大縣級財政資金投入。積極發揮縣財政引導、撬動作用,財政列支各類資金2200多萬元用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根據工作進度、觀摩評比結果采用以獎代補形式發放給各鄉鎮,作為推進人居環境工作的獎勵資金。
整合項目資金集中使用。整合扶貧開發、美麗鄉鎮建設、公路養護、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項目資金17000多萬元,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集中統一分配使用,爭取最大限度發揮資金作用。
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發揮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作用,鼓勵群眾捐資捐物,投工投勞,共同整治環境,打造美麗家園。僅去年一年,西平縣群眾自籌850多萬元,成功人士出資2300萬元。重渠鄉武海村多方籌集資金300多萬元,群眾義務出工鋪埋排水管道、路沿石、建花壇、粉刷墻壁。楊莊鄉馬樓村籌措資金330萬元,挖洗村內坑塘、建排水溝,整修路邊道,粉刷墻壁,整修斷墻殘壁等。
突出重點,集中化整治
西平縣按照“三無一規范一眼凈”(村內及周邊無垃圾堆放、無污水橫流、無雜物擋道,日常生產生活物品堆放規范有序,主次干道兩側環境干凈整潔)要求,以“整干凈、擺整齊”為目標,以“三治”(治臟、治亂、治差)、“五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為內容,以國道、省道、縣鄉道、鄉鎮政府所在地環境整治和達標村、示范村創建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批精品線路、精品村、特色村,全力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與集中整治行動相結合。抓住春節前后、麥收前的農閑時機,組織鄉鎮開展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列出整改清單,限期整改,銷號推進。深入開展冬季百日整治行動,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面整改推進。目前,全縣各達標村、示范村均硬化了道路、安裝了路燈、栽植了風景樹、整修了村舍,建起了娛樂文化廣場和小游園,完善了垃圾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構建起了長效保潔機制,涌現出了一批明星村。
與道路整治、創建森林城市相結合。對縣、鄉道路全部進行了路肩拓寬,栽植了綠化樹,并對部分坑塘進了集中治理,使過去的污水坑塘變成了新景點和村民的休閑娛樂場所。
與“垃圾不落地西平更美麗”活動相結合。“垃圾不落地,西平更美麗”集中整治活動,是西平縣創建國家文明城、國家衛生城的一次重要演練、一次大練兵,縣委常委掛帥的四個片區集中整治工作早已拉開序幕,縣城城市環境面貌正在得到逐步改善,“垃圾不落地,西平更美麗”活動得到更多市民的理解支持。
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在集鎮、村莊村民集中活動區域,繪制文化墻、文化長廊,大力弘揚新風正氣,展現了村容整潔、民風淳樸、鄰里和睦、文明和諧的新風貌。
與農村開展“六改一增”相結合。該縣籌措財政資金235萬元用于貧困村中的貧困戶實施“六改一增”工程,按照每個貧困戶5000元的標準進行實施。至目前,西平各鄉已累計投放垃圾桶、池、箱11944個,配備保潔車輛1315臺(輛),建有垃圾處理廠、填埋場3處,建有污水處理廠7處,修建排水溝、管、渠771.7公里,硬化道路639公里,安裝路燈12402個,實現安全飲水村莊271個,清理改建坑塘467個,建有文化娛樂活動廣場156個。
完善機制,常態化保障
西平縣著眼長遠,統籌協調,標本兼治,建立和完善長效工作機制,促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制度化、常態化。
完善目標管理機制。制定下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實施意見和考評辦法,納入目標管理進行考核,把考核結果與工作推進獎補資金掛鉤、與干部提拔使用掛鉤。
完善觀摩評比機制。縣四個班子領導平均每月觀摩督查一次,三夏、三秋秸稈禁燒期間,把人居環境和其它多項工作結合起來共同推進。對位次靠前的鄉鎮通報表揚,作為年終獎懲的重要依據,對排序后三名的鄉鎮,安排縣“兩辦”督查室進行督導問責。在縣直部門,縣委、縣政府組織人員進行集中觀摩外,縣委農辦組織相關部門和本單位人員不定期進行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環境整治工作再加壓、再鼓勵、再推動。鄉鎮干部包村、村組干部包組包片,一項一項推進,一步一步落實,對背街小巷、衛生死角進行清查,徹底鏟除陳年垃圾。
完善環衛保潔機制。全縣271個農村行政村(居委會)全部按照不低于農村人口2‰的標準,組建保潔隊伍,采取“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形式,確保垃圾有人清運、衛生有人管理。同時,采取農民自籌與政府獎補相結合,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
完善獎懲機制。根據平時督導和年度目標考核情況,嚴格按照考評辦法進行考評,重獎重罰。對工作成效突出的鄉鎮、村進行重獎,對落后的鄉鎮、村進行電視曝光,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2017年全縣“三農”工作會上,縣委、縣政府對2016年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先進鄉鎮分別獎補30萬元、25萬元、20萬元、15萬元;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中成效突出的34個達標村和示范村,按照每村5萬元的標準予以獎補,并對村黨支部書記每人各獎勵一個月工資,并授予“西平縣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樹立了標桿,激發了工作動力。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