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真的有人具備\"多重人格\"嗎?
摘要: 《柒個我》男主角擁有七重人格 生活中真的有人具備"多重人格"嗎? 屠繼 徐曉蓉 于丹丹 整理 網劇《柒個我》正在熱播中。由張一山扮演的男主角沈亦臻,因為某段缺失的童
《柒個我》男主角擁有七重人格 生活中真的有人具備"多重人格"嗎?
屠繼 徐曉蓉 于丹丹 整理
網劇《柒個我》正在熱播中。由張一山扮演的男主角沈亦臻,因為某段缺失的童年記憶,而罹患多重人格障礙,罕見地擁有七重人格。因為多重人格的關系,沈亦臻的人生充滿了坎坷和危險,事業也止步不前。那么,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會具備這種“多重人格”嗎?
案例:自己會給另一個自己發短信
對于“多重人格”,專家強調指出:“多重人格”畢竟是一種文藝修辭和文藝表現,和現實的精神病理全然不同,不能混為一談。記者從南京腦科醫院了解到,該院精神三科曾收治類似的一位病人,她是某個培訓機構的女教師,上課時給學生講課內容第二天全部忘記,學生問她上課講故事的細節也沒有一點印象,甚至自己會給另外一個自己發短信。醫生讓她做了幾個重要的頭部檢查(頭顱磁共振和腦電圖)均正常,連她自己都覺得無法理解,怎么會有兩個自己呢?
那么,這到底是一種什么病?南京腦科醫院精神三科黃云主任醫師告訴記者,上述現象心理學稱為“分離狀態”,患者對過去的記憶、對身份的覺察、當前的感受以及身體運動控制的正常整合功能出現部分或完全喪失,稱為“分離”。由創傷性事件誘發,出現意識改變狀態者,稱為“分離狀態”。
癥狀:不能將不同狀態的自我統一起來
法國學者皮埃爾·讓內對此作出了較為科學的說明。黃云主任介紹,讓內認為人們的內心不是分為三層,而是被垂直分割成若干空間的,由若干個空間相鄰并列、組合在一起。“比如說人們在認真工作的時候,往往不會想到工作以外的事情,也就是說工作以外的其他‘小房間’已經完全被封閉起來了,人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可以在各個房間之間自由切換。”
黃云主任舉了個例子,“以一名已婚男性醫生為例,他的身份一會兒是醫師、一會兒又是孩子的父親、一會兒在妻子面前又是丈夫,但本人自始至終都覺得那是同一個自己。有些人,由于某種心理障礙的影響,不能將不同狀態表現的自我統一起來,就出現‘多重人格’”,就像電視劇《柒個我》主角一樣,一會兒謙謙君子,一會兒又粗俗無禮,一會兒變成美少女,一會兒又變成幼童等等,完全是分離的,但本人對此毫無覺察,由此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
隨著精神科學的發展,精神病理方面的專家學者逐漸認識到并證明:所謂“多重人格”并不是外在的“人格”出了問題,而是一個人內在的“自我同一性”出了問題,于是,精神學家把多重人格的病理現象及其內質加以細化,分列在“分離性障礙”和“精神分裂癥”這兩個更大的病理類屬之中,于是,現在新的診斷標準中已沒有關于“多重人格”的診斷。
破解:愛情無法治愈這種心理疾病
在網劇《柒個我》中, 心理醫生白欣欣與男主角沈亦臻相識后,陰錯陽差地成為他的秘密主治醫生。在白欣欣的幫助下,沈亦臻漸漸重拾勇氣,直面自己所遺失的痛苦記憶,最終,沈亦臻的多重人格被治愈,他也收獲了愛情、事業與夢想。
不過,黃云主任指出,治療這種心理障礙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心理大師科胡特的“共情療法”,是“共情”而不是用劇中心理醫生的愛情去治療。治療過程中,心理醫生通過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力圖走進患者的內心世界,不作任何道德價值以及個人的好惡評價,去體驗患者的體驗。讓患者漸漸去掉面具(多種人格),回歸真實的自我,從而治愈心理障礙。而劇中心理醫生對主角的愛情就違反了這個心理治療法則。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揚子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