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拜謁包拯
摘要: 清心樓 開封府又稱南衙,至今已有1100余年歷史。史料中的開封府規模宏
![]() |
清心樓 |
開封府又稱南衙,至今已有1100余年歷史。史料中的開封府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北宋管理京都及京畿地區的重要機構,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皇帝登基之前都曾在這里當過府尹。出任過開封府尹的著名賢臣有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等,其中尤以剛正不阿、扶正祛邪的一代名臣包拯名聞天下。
據導游介紹,舊的開封府已被泛濫的黃河泥沙掩埋于地下,現在的開封府是以北宋開封府衙為原型重新建造的主題文化景區。建筑形式是依照北宋李誡的建筑技術專著《營造法式》修建,以開封府門、儀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兩邊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英武樓、三清殿、寅賓館、開封府題名記碑亭等50余座大小殿堂、樓宇,布局規整,莊重典雅,氣勢恢宏。
走進開封府,威嚴的石獅分立府門兩旁,一串紅燈籠掛在高高的旗桿上,巍峨雄峻的城樓上,報時鼓、報時鐘、日晷、高表、漏壺等傳統計時設施應有盡有。“開封府題名記碑”上,清楚地鐫刻著北宋自建隆元年至崇寧四年的147年間,擔任過開封府尹的183人名單和任職時間。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三月至嘉佑三年(1058)六月,包拯出任開封府尹,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于世,后世將他視為清官的化身。這塊碑自北宋時期就立在開封府衙門前,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經歷過多次的黃河水患和府衙變遷傳承至今。183位府尹名單中,包拯的名字只剩下淺淺的筆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據宋人周密在《癸辛雜記》中記載:“開封府尹題名……獨包孝肅公姓名為人所指,指痕甚深。”包公死后被朝廷謚號“孝肅”,這里不用其名而稱其謚號,有尊敬、仰慕之意。一個刻在石碑上的名字都被百姓如此厚愛,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包青天”公正廉明、執法如山的敬仰之情。
府中主要景觀均為仿宋建筑,飛角翹檐,布局巧妙,曲徑通幽,殿宇重重,加上明鏡湖等輔助景觀,體現了宋代園林式建筑的和諧之美。儀門正堂上,一枚碩大的“開封府印”當門而立,威嚴赫赫;庭院之中,石碑上的“公生明”三個大字蒼勁有力,詮釋著賢明府尹不平凡的人生追求。明鏡湖邊,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假山石上傾瀉而下,一池清波似明鏡一樣,寓意著以包公為代表的賢明府尹們為官清白心似明鏡。
開封府中的最高建筑為清心樓,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飛檐重重,處處彰顯出宋代建筑獨特的藝術風格。清心樓里豎立著高3.8米、重達5.6噸的包公銅像,手拿狀紙,神情凝重地目視前方;兩邊墻上鐫刻有包拯的《言志詩》和宋真宗誡諭文武百官的《清心七銘》。登上清心樓頂俯瞰,開封府型制方正,讓人從中感悟到腳踏實地、剛正做人的道理。
正漫步樓閣之間,忽聞開道的鑼聲傳來,循聲而望,原來是景區每天的表演活動開始了:包公出巡。只見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手按腰刀威風凜凜,包公端坐轎中,不怒而威。這是一個與游客互動的活動,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忍不住穿上宋民服飾,客串一回攔轎喊冤的草民角色,過一把在開封府衙堂審案的癮,也親身體會了一次包青天鐵面無私的凜然正氣。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